張玄真偶得兩道真光帝君的分魂,與自己本有的分魂相融合,立刻便感覺欲突破元嬰瓶頸。由于并非張玄真本身修煉所得,故而需要立刻在吸納無盡的仙靈之氣,以便徹底突破,并穩固修為。故而張玄真在七寶琉璃車的培元靈漿池當中閉關入定。程妙音御寶車急急趕往北溟之海。千里之行,風馳電掣,程妙音為張玄真披荊斬棘,終于到達培元靈漿瀉湖區域。
法陣光照之下,瀉湖由白礁玉沙圍繞成一個橢圓鵝卵形。瀉湖白色礁石之外是翠玉色透明海水,再往外便是藍寶石之色了。
瀉湖之內是翠藍海水,水中隱隱透著玫瑰粉色。輕輕啪嗒一聲,程妙音一雙深紅繡鞋落在礁石之上,紅鞋上繡著白色小工云紋圖樣。礁石內圈淺水細土之上,生長著各種仙植靈草,花芳淡淡,草香悠悠,彩玉靈龜走,青松仙鷗眠。程妙音看著這些靈獸仙禽,心里暗道:“想來這些靈物也是誤入法陣當中,便被困于此,走不脫了罷。”
程妙音撩起紫色衫袖,露出嫩白藕臂,一雙玉手伸入瀉湖當中,掬起一捧靈漿。僅此一掬之水,便勝過七寶琉璃車當中那一池的培元靈漿。慢慢站直身軀,手搭涼棚,遮擋午后日光,抬秀眉,張美眸,向四周望去,同時以神識掃過瀉湖。一盞茶功夫,確認沒有危險陷阱。再看這瀉湖,橫有二十里寬,縱有七、八里遠,深不見底,全是培元靈漿,程妙音心中贊嘆真是修行的大好處所,仙海連天神霞落,天水一線云空臥。
確認沒有危險了,才想要叫張玄真從寶車中出來,進入培元靈漿放心閉關,卻又擔心打擾到張玄真,便謹慎地神識傳音道:“夫君……我們到了……”
張玄真微微睜眼,只見此時其雙眸中靈光流轉,金光四溢,體內仙靈之氣如狂風海嘯,正瘋狂聚集,張玄真全力疏導體內靈氣,神情凝重,回道:“這一路真辛苦娘子了!”
程妙音酒窩輕啟,柔聲道:“你我夫妻同生共死兩百年,何來如此見外的話!”
張玄真一邊從寶車的培元靈漿池中起身,一邊對旁邊的程妙音道:“我此刻只顧突破元嬰修為,精力難分,少了對娘子的體貼溫存,娘子一路護我,確實辛苦。”
程妙音:“夫君突破元嬰大成,今后我還要依附仰仗夫君,來日方長,趕緊去瀉湖中閉關,好生修行!”接著又關切問道:“夫君,這元嬰……何時可成?”
張玄真回道:“此刻堪堪破境,元嬰靈胎,時虛時凝,時聚時散,面目模糊,仿佛動作極快時的殘影一般虛散不實。恐怕沒有十年八年,很難穩固!”
程妙音便立刻扶張玄真進入瀉湖之中,張玄真上不露頂,下不觸底,懸在靈漿當中。瀉湖中的仙靈之氣形成一個巨大的漏斗狀漩渦,漏斗小口一端正對著張玄真的丹田,無盡的仙靈之氣在張玄真體內游走似海,風緊氣狂,怒流驚濤。
如此磅礴的仙靈之氣,涌入張玄真的丹田,竟然很快被盡數吸納,仿佛張玄真的丹田是一個無底之海,來多少都能被容納進其丹田之中。如此怒卷猛吸仙靈之氣將近半月有余,趨勢才逐漸退去,應該是張玄真已將丹田仙靈之氣注滿。張玄真自己心中也是驚駭,暗想:“突破元嬰,丹田所能容納仙靈之氣之多,靈氣之精純,簡直盛博驚人,不可思議!”
張玄真閉關駐定,行深多時,雜念不入不出,心神沉定,運意于氣,胎息吐納,一年流轉。
又返觀內視,見祖氣,元氣,真氣,三氣歸合,妙炁綿綿,開始蘊結嬰胎,內臟瑩瑩燭照,靈氣游走,骨骼重塑,金玉燦燦,接下來又是五年流轉。
張玄真一閉關就是六年,這六年當中,程妙音一直守在張玄真身邊,幫其護法,寸步不離開北溟瀉湖的北字號乙湖。
瀉湖防護禁止法陣之外,不時有北溟海鯊,寒天碩鯤,海鵬鯨……知名的不知名的巨體海獸妖物從瀉湖旁邊經過。更有巨型海獸,日出時,看到其頭部從瀉湖旁過,到了晌午,還未看到其尾部,大得令人咋舌。程妙音看著這些海中巨獸,心中暗自感慨:“若不是早先運氣好,只遇到了鮫人、鱷人,若如遇到此等妖物,萬難活命!”轉念一想:“可能也是因為這里太過兇險,故而太和幽冥境幾乎沒有人來此地吸納天地仙靈之氣進行修煉,讓我和夫君能安靜修行,想來也是有好處的。”
又到春回,日月在西方閃爍,一片幽藍光芒,吸納天地魔靈之氣。
程妙音百無聊賴地看著夢幻迷離的幽藍光芒,數著日子過去了十二次日月西閃了。一年春秋各一次,應該是過去六年了,也不知夫君何時出關,破鏡元嬰是否順利。自己有時莫名心焦,疑惑,也無處排解。節后面還有哦,請,后面更精彩!
想到此處,程妙音手指一揮,從儲物袋中取出一枚玉簡,正是《煉虛魔嬰功》。隨以神識探入其中,玉簡中無字無圖,功法妙理,不可言傳,只能意會,故而是神識相連,意傳神達,程妙音細細研讀起來。
其內容紛繁浩渺,程妙音經歷兩年才逐步理解消化,總結而成自己的心得:
魔靈之氣,幽冥真元,真元分合,始分陰陽,陰陽三分,是為三衍。
三衍煉氣,灌頂泥丸,慢行譚中,運轉丹田,周天通明,無阻無礙。
氣凝若精,元神相融,丹田三寶,精元氣神,雷震丹田,慧光熠熠。
金液還丹,三寶孕育,魔靈真元,五臟重塑,綿細不絕,金丹化形。
氣神蘊成,圣嬰元胎,靈明覺知,元嬰圓成。
程妙音將這些心得在沙地上一一寫出,看著地上這幾行字,心中亂想:“言語道斷,行心處絕,自己不該自作聰明,若是不以文字表述便好了……”看這沙地上的這幾行字,每一步都至少是八十年、一百年的修行,心中感慨修行無捷徑,除非有仙緣呢!自己若無仙緣,一步一步腳踏實地修行,沒有千年苦修,是不能化丹而出元嬰的。
程妙音自己慢慢琢磨,第一步便是要將魔靈之氣換為仙靈之氣,畢竟自己自幼體質便是以仙靈之氣煉化而成的。玉簡中內容開篇就是寫魔靈之氣,幽冥真元,而此處瀉湖之上,皆是天地仙靈之氣,故而第一步便是要稍作改動,以仙靈之氣灌頂,而非魔靈之氣。
此外,每一步描述皆是途徑和結果,并沒有提及需要多少靈氣為引,想來也是需要以丹田采納百年靈氣,才可走完其中一步。
想至此處,程妙音開始一邊琢磨一邊仿照玉簡內容,步步試探,小心謹慎,修煉起來,關鍵時刻都會定期備份存檔,以便修煉當中,萬一出錯,可讀取備份,調檔重來,事務回滾。
……
瀉湖之中,張玄真體內靈氣上下接連天地之根,金丹化形成嬰,元嬰閃現點點金光成體膚,吐惟細細,納惟綿綿,細細綿綿,又九年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