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況的大軍急速撤退后,齊肅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不僅齊肅,后夏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歡欣鼓舞全城沸騰。
但有識之士無不知這是短暫的勝利,更大的隱患還在后面。
平陽淪陷,晉陽淪陷,只剩孤零零的一個臨漳城。
不日,呼延況填滿糧倉,補夠軍需還會卷土重來。
元英、秦江月與齊肅密議后,決定兵分三路:一路攻城,一路斷水,一路攻地道口,收復晉陽。
冷靜的齊肅,在呼延況撤兵的第二日他就決定收復晉陽。
齊肅采取以少勝多的戰略,不與后涼軍正面交鋒只派少量的人馬攻城。
攻地道口的士兵是嘯林的弟兄們,他們穿著后夏的士兵服在元英的率領下砸爛地道的封口順利地攻上城墻。
負責斷水的士兵們也是嘯林的弟兄,他們在秦江月的率領下切斷渭河的水道,將渭河水引向別處。
這一次,元英與秦江月完美的配合,那些具有偷襲長安經驗的嘯林武士們機智靈活,不畏艱險。
幸虧,偷襲長安嘯林臨時招聘的兩千名武士悉數在崗,他們成了臨漳保衛戰的有生力量。
五天后,晉陽光復,晉陽城的百姓歡欣鼓舞,熱淚橫流。
史長風與常勝、伍家奇、侯長海等人,從他們加入嘯林的那天起,他們就刻苦訓練忠于嘯林。
如今他們的刻苦與堅持終于換來了重大勝利:保護了家園保護了民眾,他們那個樂啊,整整折騰了一夜。
激動之時,史長風深沉地總結了經驗:
“天時、地利、人和,這就是后夏打退呼延況的原因。”
不多久,齊肅組織軍隊乘勝進軍,馬不停蹄又收復了平陽。
國家從緊張的戰爭中又恢復了和平。
版圖好像沒有減少但一切已經不是原來。
城墻被毀,民宅被燒,各個家庭均有傷亡,后夏的百姓從經濟到精神遭受了重創。
后夏百姓似乎明白:后夏元氣已盡,遲早要滅亡的。
呼延況幾次三番攻打后夏,造成了后夏的搖搖欲墜。
向南方逃難的后夏人越來越多,很多耕田荒蕪,人民生活水平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齊肅雖然收復了兩城保衛了一城,但戰爭剛剛結束情勢又發生了變化。
齊野坐穩了龍椅后新的恐慌又填滿了心頭:齊肅會不會因為自己立了大功窺視他的皇位?
一個憂患走了,又來了個憂患,這時的他,很清醒,因為他只有一個心眼:不能讓他的堂弟奪了他的皇位,他的堂弟太厲害了。
他所以殺了保衛國家有功的將軍,或者免了保衛國家的有功的將軍職務,都是因為他身邊的小人在他耳邊不停地提醒不停地嚇唬。
他們告訴他,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有可能奪走他的皇位。
提醒多了,嚇唬多了,到了最后他就只剩下一個心眼——殺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