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日本組建新軍都不是秘密,大部分國家都從中聞到了戰爭的味道,畢竟兩國同時將軍隊擴充到五十萬軍隊肯定不是互相開戰,畢竟這種軍隊規模己經僅次于俄、德、法、奧匈、英五國。
而雙方之間唯一的聯系只有一個!
那就是沙俄,而且這個時空德國沒有支持沙俄,反而是和伊朗達成合作,這樣一來沙俄的支持者就只有一個法國了。
或許美國可能會因為伊朗的原因支持沙俄,畢竟美國的戰略就是平衡,日俄戰爭暴露出日本許多短板,沒有英國支持日本早被打爛了,所以美國才會扶持日本繼續對抗沙俄,而伊朗加入戰爭,可能導致沙俄在遠東敗得更慘,打破太平洋平衡。
此時的沙俄依舊保持著他歐洲列強的身份,認為日本和伊朗的戰爭潛力有限,從而不足以威脅這個龐大的帝國,因此在戰略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甚至伊朗皇家安全局的高級成員能在沙俄高加索駐軍的軍營里自由出入。
皇家安全局大量的資金被打上“行賄”的標簽。
其中接收資金最多的就是沙俄謝列科夫中將,按道理來說,謝列科夫作為一個軍長根本不需要伊朗的資金,不過謝列科夫可不是俄羅斯人,這可是真正的高加索人,據伊朗皇家安全局報告,謝列科夫是高加索反俄軍出身,后來才被沙俄收編,一步步走到中將軍長的位置上。
1903年年底,日本秘密派遣七名訪伊大臣乘坐英國商船進入伊朗。
經過與伊朗內閣半個月的商議,雙方簽訂對俄同盟條約,約定不論是誰受到沙俄進攻或者進攻沙俄,另一方都必須出兵進攻沙俄。
互相通商,雙方合作,伊朗資本可以進入日本及日本勢力范圍,日本資本同樣可以進入伊朗及伊朗勢力范圍。
同時日本向伊朗出售驅逐艦、魚雷艇、巡洋艦等軍艦相關技術,資金高達西千萬美元,相當于八千萬日元、兩億里亞爾。
拉夫桑賈尼首接道:“陛下,日本方面沒有透露他們準備什么時候開戰,不過日本大臣說開戰時肯定會通知我們的。”
沙普爾端起產茶杯喝了一口,道:“既然這樣,那政府就去準備吧,該運輸的物資現在就可以運輸,戰爭只是戰爭部的事,我可不想為了一場戰爭耽誤帝國的發展。
“對了,政府對于戰爭的宣傳可以繼續加大力度,我看民眾們對于俄國人的仇視情緒還可以再大一些嘛,最好是能有民眾組成志愿軍去解放北阿塞拜疆和土庫曼斯坦。”
拉夫桑賈尼認真的點點頭,對戰爭的宣傳越大,民眾參戰情緒越高,就算戰敗了政府的責任也能小很多。
看完條約內容,沙普爾覺得這條約也就一個有用的點,那就是可以進入對方勢力范圍。
現在還是殖民時代,而一首到七十年后,世界都被各大列強劃分成了一塊塊的勢力范圍,比如英屬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伊朗的手就伸不就去,除了一些奴隸貿易,伊朗敢往印度出售工業品就等著英國的戰列艦炮轟霍爾木茲海峽吧。
而與日本的合約,至少能讓伊朗勢力進入日本、朝鮮半島、東北等地。雖然遠了點,需要更多的投入,但賺不到錢更難受。
拉夫桑賈尼離開后,沙普爾又召見了皇家安全局局長阿克巴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