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37分,古列斯坦宮內。
來自布什爾的電報將沉迷于政務中的沙普爾喚醒。
看著手中的電報,沙普爾整個人都陷入了極度興奮的狀態,英國在印度洋地區可沒有潛艇存在,這代表著短時間內伊朗的潛艇部隊將是印度洋地區唯一的潛艇!
在辦公桌上抽出一張紙,沙普爾寫道:增加船塢,迅速建造首批潛艇!
隨后將這張紙交給一旁的侍衛官,對方將會前往宮廷電報部門將此事傳達至布什爾海軍潛艇研究中心內。
目前來看,伊朗的第一艘潛艇在規模上應該被歸類為中型潛艇,其噸位大約在900噸上下。
至于價格方面,成本價為350里亞爾左右,而大量建造的話這個價格能被壓縮到330里亞爾上下。
而這艘潛艇的建造時間對比此前伊朗海軍的發展可謂是相當漫長,從1913年6月開始動工,一首持續到現在,整整歷經了十個月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在布什爾的造船廠內,目前己經擁有了兩個潛艇船塢。
如果繼續進行擴建的話,理論上應該能在短時間內將船塢數量增加到六到八個左右。當然,這個短時間預計需要花費大約半年的時間。
假設一切進展順利,在伊朗帝國全力支持下,到了1915年年初,伊朗便能擁有三艘潛艇。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1915年的八月份之時,伊朗的潛艇數量能達到十艘以上。
雖然與各大參戰國相比,這個數量十分稀少。
但伊朗特殊的地理環境,遠離大戰所在的的歐陸中心,更加上有著紅海這個天險,這些潛艇己經夠用了。
畢竟其他國家就算要打也是先打德國,伊朗這種小卡拉米在他們看來可以隨時解決。
大不了到時候找德國援助一下,畢竟為了讓奧斯曼帝國參戰,德國付出了不少代價,那伊朗方面肯定也要從德國手里摳出一些東西,不然這一場仗打下來,除了土地什么都沒有獲得,那也太不劃算了。
至少德意志的一些先進技術伊朗得弄點回來吧?
再者,其他國家都能劫掠德國,沒理由戰爭勝利以后伊朗不能去,我軍艦不夠多,但我運輸船多啊,到時候多拉點回來怎么了?
我伊朗不倒向協約國,你們能贏這么輕松?
光是一個西同盟夾擊沙俄就能先給沙俄滅了,到時候扶持一些傀儡政權,你英法美還不知道要多死上幾百萬人呢。
4月15日,陽光灑在伊朗阿巴丹港口上。
一名身著12級文官官服的中年人靜靜地站在港口,凝視著遠方的大海,心中卻充滿了疑惑和不解。
他不禁自問,自己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縣級官員,怎么會突然被選為莫桑比克殖民地的總督呢?
這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盡管大家都心知肚明,莫桑比克實際上是英國人的勢力范圍,但伊朗還是象征性地派遣了總督官員前往,畢竟表面功夫還是要做一下的。
然而,這名官員似乎己經完全忘記了幾天前在辦公室里對沙普爾表達出不滿的情緒了。
作為帝國的官員,他們的生活并非像表面上那樣光鮮亮麗。除了那些處于部級以上的高官外,其他的中級官員基本上可以說是毫無隱私可言。就拿這名12級文官來說吧,他的辦公室也未能幸免。
這位12級文官雖然只是胡齊斯坦省行政廳的一名處長,但他的辦公室里卻同樣有著胡齊斯坦省皇家安全局分局的監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