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兩人的態度,拉夫桑賈尼開口道:“外交部或許可以和南美洲國家進行建交,目前智利準備將他們在英國建造的兩艘戰列艦出售,陛下十分看重這次機會,認為這是伊朗海軍崛起的第一步,需要外交部盡早與智利建交并取得購買資格。”
外交部長哈桑點點頭,道:“既然是陛下的命令,最遲三天我就能組建一支使團!一切聯系全部安排到海上。”
哈桑是個十分懂事的人,不然也不會在沙普爾組建的內閣中擔任部長。
拉夫桑賈尼對于哈桑的態度也十分滿意,又朝商業部長哈梅達尼吩咐道:“商業部此次一起隨同,首要任務就是和阿根廷達成糧食交易,最好是一筆五年以上的交易。反正現在政府的資金十分充裕,最好能與南美洲各國都達成一些合作,利益方面不用在乎,只要表達出我們的態度就行了。”
哈梅達尼點點頭,道:“首相大人,我知道了。”
南美洲各國的事先放到一邊,此時的沙普爾己經在查看內閣遞交的“1902年伊朗國內報告”。
沙普爾最在意的一點就是伊朗人口,哪怕花費巨大,但沙普爾每年都會提醒政府上交人口數據。
這不是人口普查,只是簡單的人口報告,反正每個縣都會統計死亡人數和出生人數,不過這些數據整合得到的人口報告還是值得沙普爾相信的。
1902年伊朗的人口己經突破了1300萬,擁有1307萬的人口。
沙普爾覺得這個數據還是低了,畢竟每年從周邊進口的女性人口被分配給不擺爛卻娶不起妻子的人和養得起多個妻子的人,而那些不擺爛還娶不起妻子的人大部分都被阿維斯塔公司招收了,使伊朗的底層壓力得以緩解。
不過想到因為宗教革命和東南叛亂導致兩次人口減少的事件,沙普爾也就明了了,宗教革命期間至少死了五萬人,東南叛亂中也有五六萬人死亡。當然,這不是說就殺死了五萬教士,其中大部分都是狂信徒而己,而且很多被送去當奴隸修路了,這些奴隸可不算在伊朗人口之中。
東南叛亂中除了英屬印度的六七千人,伊朗方面也才兩萬不到的叛軍,死亡人數里面很多都是因為加里爾那樣的波斯民族主義者在肆意屠殺少數民族。
總體來說,1300萬人口還是合格了。
沙普爾想到前世的伊朗1940年也才1500萬人口就無語,1900年就有1200多萬,結果西十年過去才1500萬,雖然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人口減少,不過也能看出卡扎爾王朝的無能。
立憲革命死了至少十幾萬、1917-1919三年大饑荒又死了百萬,加上卡扎爾王朝末期起義叛亂頻發,巴列維王朝時期也是各種平叛。
沙普爾不禁為自己穿越到的是1878年,讓自己能在1900年代就開始統治伊朗感到慶幸。
按照現在伊朗人口的增長趨勢,這個時空的1940年沒有3000萬人他都馬上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