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師進行戰斗,那除了師級軍官和師本部397名輔助人員、參謀等,其他的全都要上前線!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伊朗士兵能保持一定的戰斗力,不會因為軍官在后方而自己在玩命鬧情緒。
壞處當然也有,那就是基層軍官很容易被替換。
基層指揮系統容易崩壞,不過這也沒有問題,伊朗有大量的后備軍官—侍衛官!
從準尉到上校,伊朗的侍衛官群體絕對能承擔起相對應軍銜的軍職,畢竟侍衛官們的軍校不是白上的,和將軍們待一起也不是白待的。
如果侍衛官體系不能承擔相應的責任,沙普爾第一個將他們全踢了。
給你們機會也不中用??!
建國到現在,十二年的時間,像當初沙普爾手下的伊斯法罕守備軍,如今基本上都成了準尉以上的軍官。
沙普爾之所以不對此作出改革的原因也有,那就是貴族子弟。
很多貴族子弟出了軍校首接就是尉官了,如果不讓他們真的參入的戰爭中,那將來伊朗的軍方高層可能會變成軟柿子。
而且伊朗軍隊還有一種特殊制度,類似于蘇聯的政委制度,那就是政務官,目前伊朗的政務官己經分配到了每個排,作為沙普爾監督軍隊的一雙眼睛。
而且伊朗政務官全都是極端分子,極端效忠沙普爾!
每次戰爭中,這些人總是沖在最前方!
就在默爾曼訓斥納丁沙的時候,德黑蘭的沙普爾也收到了消息。
默爾曼作為“總督”,不用向政府負責,發給戰爭部的話,對方也不知道干啥,難道出兵搶嗎?
所以默爾曼等在外的總督官員有什么事都是首接發電報給宮廷電報局。
沙普爾的宮廷大臣集團對此事拿不定主意,畢竟殖民地體系才剛剛建立,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他們對自己的職權也不是太清楚。
因此在職的的電報局局長首接就將消息帶到沙普爾的辦公室了。
在聽完對方講述后,沙普爾露出一個笑容。
這肯定就是穆龍套金礦了!
位于烏茲別克斯坦克孜勒庫姆沙漠,還是露天金礦!
除了穆龍套沙普爾不知道烏茲別克斯坦還有什么金礦符合這一條件。
這個金礦可不得了,是全球最大、最深的露天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