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戰爭就是最快找到一名能被各個民族認可繼承人的方式。
如果奧匈帝國能在戰爭時期出現一名有足夠能力的皇族,那即使戰后也能勉強維持地位,至少也是一戰后德意志的情況。
奧匈帝國分裂的事也是沙普爾實行民族融合最根本的原因。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主體民族,那很容易受到他國影響導致各種問題出現。
畢竟領導人與自己不是同一個民族,認可度會低許多。
除非你是斯大林,你的國家也是紅色的。
沙普爾自認單看能力方面幾個自己都比不上斯大林,自己依賴的只是對未來的認知而己。
或許曾經那個鋒芒畢露的侯賽因能成為一個有手腕的人,但伊朗的問題太嚴重了,不是單純的有手腕就能解決的。還要有參照物,沙普爾的參照物就是前世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朗帝國巴列維王朝。
兩者都是一個腐朽的國家,都有著許多的問題。
而沙普爾之所以能掌控伊朗到這種程度,也與他前世的記憶和來到這個時間線后受到的貴族教育、軍事教育有關。
這些東西少了哪怕一件,他都無法掌控伊朗,恐怕最好的結果就是巴列維王朝了,在二戰被英俄再次瓜分。
因此哪怕現在受到的抵制非常大,沙普爾也一首維持著民族融合為國家基礎政策。
最好的結果就是二戰前完成民族融合,然后通過二戰勝利繼續維持國家完整,并且沙普爾還沒有老死,持續為伊朗發展提供幫助。
然后在冷戰時期作為世界第三極!
最壞的結果就是沙普爾老死,繼承人無力維持龐大的帝國,殖民地被肢解,帝國本土分裂,伊朗回到原來的模樣。
不過沙普爾有自信,即使是回到原時空的伊朗,憑借著他對繼承人和貴族的培養,伊朗也能保持一個相當不錯的地位,至少二戰后的常任理事國地位應該是能保證的。
在自己死前,伊朗無論如何都必須有建造核武器的能力!
只有這樣,沙普爾才能保證自己多年建造的帝國不會成為下一個蘇聯、南斯拉夫!
光看紙面數據,同盟國三國的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王國陸軍人數己經達到265萬人!
對比協約國三國沙俄的180萬陸軍,法國的120萬陸軍,英國25萬陸軍,總計325萬陸軍來看絲毫不遜色。
英國方面因為在海軍上的投入太過龐大,因此遲遲沒有宣布陸軍擴張的消息。
畢竟英國宣稱的德國建造一艘主力艦英國就建造兩艘己經夠駭人了,如果英國還有能力維持一支人數龐大的陸軍,那同盟國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畢竟英國再強也不可能強到能打兩個德國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