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1月18日,法國凡爾賽王宮中。
這座象征著法國的榮耀與輝煌的王宮己經數十年,都沒有接待過如此多貴賓了。
巴登大公國大公數步上前,高聲喊道:“威廉皇帝萬歲!”
隨后,王宮中的眾人紛紛拔出佩劍,普魯士國王威廉在眾貴族與軍人的歡呼聲中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此建立!
如果說在一戰(zhàn)前的十余年間同盟國與協(xié)約國的對抗是整個世界的焦點。
那么19世紀后期的德法矛盾便是兩者對抗的和源頭。
那時,德國和英國、俄國還是友好國家。
這個年輕的德意志帝國啊,他是一步一步在歐洲這片古老的大陸上向上攀爬,最后在法蘭西的廢墟上成功建立。
德國工業(yè)之所以能崛起,法國的巨額戰(zhàn)爭賠款功不可沒。
在普法戰(zhàn)爭中,使法國蒙受奇恥大辱的普軍參謀長老毛奇更是在那個時期便向后人發(fā)出了警告。
他說,“我們在半年之中用利劍贏得的東西,必須在今后半個世紀用它來捍衛(wèi)!”
與此針鋒相對的是,法國共和黨人的領袖甘必大則說“永遠不要拋棄他們!永遠不要忘記它們!”
這個它們正是阿爾薩斯-洛林地區(qū),這個德國工業(yè)崛起的關鍵地!
英明睿智的鐵血首相,他早就預見到了法國人的復仇心理,于是他制定了龐大的目標。
盡最大的可能削弱法國,孤立法國,讓各國從此拋棄法國。
將法國打造成一個被世界拋棄的國家!
所以他精心構建了一個以德國為中心的同盟體系,只為針對法國。
避免法國與俄國聯(lián)合起來,從帝國的東方與西方共同夾擊,并集中全力鞏固和保障德國在歐洲大陸己經取得的霸主地位!
1873年,那個偉大的首相俾斯麥促成了沙皇俄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的三皇同盟。
然而,三皇同盟的內部并不是鐵板一塊,巴爾干半島的問題就一首困擾著沙皇俄國與奧匈帝國的關系。
隨后發(fā)生的近東危機和柏林會議,更是使三皇同盟差點分崩離析。
為了繼續(xù)控制歐洲的局勢,俾斯麥首相主動出擊,與奧匈帝國簽訂的德奧同盟條約,兩國同盟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