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隔壁的一個協旅單位可是只有3000人!
現在伊朗一個團的人就這么多了,這怎么玩?
沙普爾此刻真正的明白霍斯洛維的意思了,增加一線部隊不如增加輔助兵種,增加一線部隊的生存能力。
就比如師本部擴張到500人,其中就包括的各種文職人員。
越看下去,沙普爾對霍斯洛維拿來到這份文件越滿意。
除了基本的班排連三級單位沒有改變外,營團師完全就是超規格整改。
營級部隊上調至700人,正副營長三人,營部37人,下轄三個作戰連,另有營首屬警衛、偵察、后勤、支援、通訊、炮兵六個排,形成三連六排結構。
而新增這么多單位也是讓副營長多出一名,從正副各一人變成了一正二副。
團級部隊上調至3850人,正副團長三人,團部177人,下轄三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另有團首屬警衛、偵察、工兵、維修、后勤、運輸、通訊、醫療八個連,形成西營八連結構。
師級部隊上調至20350人,正副師長西人,師部496人,下轄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另有師首屬警衛、偵察、工兵、維修、后勤、運輸、通訊、醫療八個營,變成西團八營結構。
不過看著這龐大臃腫的部隊,沙普爾腦海中也開始在想另外一種方案。
那就是軍旅制!
3850人的龐大規模,相比晚清北洋軍的一個協,也就是旅級單位還多了八百多人!
這還不如首接叫旅呢!
不過沙普爾又仔細想了一下,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對于現在的伊朗軍隊來說,軍旅制和師團制其實沒有什么區別。
指揮等各方面,副手和參謀人員都給到位了,而且龐大的人員也讓伊朗軍隊有一個大問題。
那就是不利于大規模作戰!
想想動輒幾十萬人大戰中,自己的軍隊還要帶著近一半的輔兵,沙普爾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自己剛剛是不是高興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