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的這批保守派大財主本來就是奧斯曼從伊朗獲得援助的關鍵。
從奧斯曼帝國放開移民并接受伊朗援助的那一刻開始,這些人就注定了要成為伊朗填飽肚子的犧牲品。
對于奧斯曼帝國執政黨青年土耳其黨來說,這些保守派的大財主就是毒瘤,此前的伊朗的支持下,讓奧斯曼官方損失慘重。
意土戰爭、巴爾干戰爭為什么輸?
還不是因為軍隊是保守派的,而伊朗支持保守派,并提供援助。
青年土耳其黨的軍隊中為什么都是平民?
還不是因為部隊都打完了,和保守派作戰的幾年間,青年土耳其黨可謂是苦不堪言。
帝國原有的軍隊大部分都支持保守派,僅有少部分追隨青年土耳其黨,如果伊朗不支持保守派還好,他們可以憑借國家機器在付出一些代價后徹底清理這一批保守派,并且這些保守派的財富也能為他們所用。
這樣一來,除了經濟和軍隊的損失,奧斯曼帝國還是奧斯曼帝國。
不過伊朗的插手導致了奧斯曼帝國無法隔離保守派,保守派還能從伊朗購買大量的戰備物資,雙方的戰事也成了持久戰。
在伊朗承認自己支持保守派的錯誤、并放棄保守派后,青年土耳其黨雖然還是對伊朗充滿敵意,但己經沒有之前那么痛恨伊朗了。
畢竟有槍才是爹。
奧斯曼的工業、軍工落后到了極致,而從伊朗購買的武器就如當年伊朗從德國購買武器起家一樣,遠超現在他們軍隊使用的武器。
而除了伊朗外,不可能還有哪一個國家會如此大方的出售這么多武器給他們。
從前的德國出售武器給伊朗那還是看在沙普爾的面子上,并且伊朗給出的價格首接翻了好幾倍,這才使得德國國內對此事反應沒有那么大。
不然德國的軍備怎么可能流入中東,身為同盟國的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在軍工上那都差了不止一個臺階,如果要扶持,為什么不扶持這兩個國家?
還不是因為種種原因加持上,讓威廉二世看到了沙普爾的價值。
畢竟奧匈和意大利的軍工實力也夠用了,現在在不損害德國利益的情況下扶持一個新列強出來,那不是就憑空多了一個幫手嗎?
青年土耳其黨和伊朗的合作在兩國看來都是利益交換。
不過在其他國家看來,這或許是伊朗雖然反對青年土耳其黨,但還是不想讓奧斯曼帝國被削弱得太狠。
畢竟伊朗離歐洲隔著一個奧斯曼帝國也是和事,至少伊朗想參與國際事務時可以很輕松的就加入進去,而伊朗不想沾染麻煩時,又可以憑借伊朗地緣拒絕歐洲列強。
保守派的大財主們自然也是這樣想的,甚至還有認不清局勢的人認為伊朗只是不想看到奧斯曼滅亡。
在奧斯曼危機過后還會繼續扶持他們。
可他們也不想想,本來他們在奧斯曼時期就沒有多少地盤,軍隊也沒多少,意土戰爭前更是幾近被青年土耳其黨消滅,要不是意土戰爭突然爆發,他們還能不能活著離開奧斯曼都是一回事。
什么都沒有的他們對伊朗還有什么用!
在如今伊朗的大環境下,是容不下這么多數量的外族資本的,一但這些人聯合起來成立土耳其資本,那伊朗國內的商業到底誰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