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以美國為首的列強開始插手調(diào)停戰(zhàn)爭。
“中立國”美國,伊朗背后的德國,日本背后的英國,沙俄背后的法國。
七個國家的代表在現(xiàn)伊朗所屬的巴庫港展開會議。
沙俄代表團看著巴庫港的一切,尤其是周圍的阿塞拜疆民眾,不禁為帝國輸給了伊朗這樣的小國感到失落。
自從上個世紀末需要三國干涉還遼開始,沙俄就己經(jīng)在走下坡路了。
現(xiàn)在的沙俄也配得上一句帝國余暉了。
而伊方和日方的代表團則是趾高氣昂,特別是伊朗代表團,在前往會議地點的前一段路上。
伊朗軍方特意清理出了一片無人區(qū),得以讓各方的代表團能親自走上一段路。
就在這段路上,伊朗的代表團毫不在意的大聲向日方人員介紹著巴庫城的一切,還時不時的來上一句。
“俄國代表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俄國代表有什么看法?”
幾個問話下來,沙俄代表團的臉色都黑了,一個個的堪比戲版張飛。
法國代表則是旁若無人的獨自行走,這場戰(zhàn)爭中法國并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的付出,如果真要算,賣軍火和貸款也是法國對沙俄的支持吧?
德、英兩國代表看著前方的伊、日、俄三方勢力之間的鬧劇,雙方對視一眼,目光都看向了法國代表團一行人。
德國代表的嘴動了動,英國代表剛好精通唇語,能看出對方說的什么-法蘭西。
于是兩人默契的笑了笑。
小插曲到此結束,西國調(diào)停正式開始。
最終,經(jīng)過二十余天的會議,確定了伊朗對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庫曼斯坦擁有合法統(tǒng)治權。
伊朗向沙俄支付1200萬里亞爾(伊朗自己提出來的),用的借口是購買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庫曼斯坦三地的統(tǒng)治權。其實伊朗高層的想法是孟什維克、布什維克己經(jīng)在沙俄做大,如果沙俄就此被兩派推翻,那對伊朗是極其不利的。
畢竟這是一個全新的政體,如果說此前存在的君主制、君主立憲制、共和制都還被極少數(shù)掌權者所接受的話,那布、孟兩派的政執(zhí)理念就完全不是伊朗高層所能接受的。
尤其是沙普爾本人,除非沙俄真到了不得不轉(zhuǎn)變的地步,能拖住布、孟兩派多久時間沙普爾就會拖多久。
畢竟沙俄轉(zhuǎn)向越晚對伊朗好處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