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期的伊朗并不畏懼美國,坐擁一支即使在世界各大列強中也能排在前列的陸軍,讓伊朗的底氣十足。
畢竟就伊朗的地形來說,封死霍爾木茲海峽各國的海軍就要宣布報廢。
而在陸軍方面,沙普爾有自信除了英俄外,沒有人能威脅到帝國!
當然,這并不代表伊朗陸軍比他們差,而是他們人口太多了,沙俄上億的人口,以俄國人的性格,爆兵幾百上千萬都不是問題。
至于英屬印度,有著那句名言在,伊朗還真不敢做什么。
“在印度人的最后一滴血流干之前,大英帝國是不會投降的”
看看,這就叫實力。
沙普爾也十分羨慕英國人能有這樣的底氣,因此他才需要更多的殖民地,哪怕二戰后可能保不住。
但現在才1913年啊,到了肢解殖民地的時候,伊朗早就依賴著殖民地發展到什么地步也不好說。
而且殖民地的人口優勢也是沙普爾急需的,一戰二戰可都是大戰,沒有足夠的兵力怎么行?
到時候沒有填線部隊,難道真的要伊朗人上去填線?
那還發展什么,首接投了不是更好嗎?至少能保住國家實力不是嗎?
外籍師和殖民師是必須組建的,按照伊朗目前的幾個殖民地計算。
帝汶王國有著西十六萬人口,這里面大部分是青壯年,而且有著一萬六千多名伊朗人、一萬多歐洲白人,其他的人口來源則是荷屬東印度。
這西十六萬人口中,除去穩定社會的帝汶國防師和王室衛隊,其他人中再拉出兩個萬人師沒問題吧?
本土的土著就不說了,你后面移民過來的幾萬青壯年,難道不是因為在荷屬東印度生活不下去才過來的嗎?
你都生活不下去了,參軍就能吃飽飯就能領工資,還不樂意嗎?
自從1911年帝汶王國成立以后,伊朗率先承認了他的獨立國家地位,雖然只有伊朗承認,但好歹也是一個有主權律法軍隊的國家,不像荷屬東印度一樣土著被肆意買賣。
畢竟帝汶王國是承認了土著的公民身份的,因此,大量的荷屬東印度居民逃亡到了帝汶王國。
這也導致了帝汶王國的人口大幅度增長,從而引發糧食危機,需要靠德屬新幾內亞的伊朗企業支援。
如今,伊朗國內己經完成了糧食的自給自足,不過卻并沒有停止收購糧食,畢竟戰爭必定伴隨著饑荒。
因此伊朗每年收購儲藏的糧食只會越多,除了支援帝汶王國外,伊朗每年對外輸出的糧食只有十幾萬噸,而且都是輸送到中亞。
說來也搞笑,沙俄政府每年對外輸出的糧食總量高居世界前列,但是沙俄境內大部分的底層民眾卻連吃飽飯都困難。
像中亞這種偏僻的,不在歐洲核心地區的更是嚴重,要不是有著伊朗的各種支援,說不定中亞得餓死許多人了。
畢竟中亞的武器就是從伊朗買的,買武器殺了人,糧食不就夠吃了嗎?
而且伊朗還向中亞出口糧食,哎呀,小地主們終于也可以天天大魚大肉了。
這種以前大地主才能享受的伙食,在伊朗的幫助下,他們也是能享受到了啊。
人口減少,糧食增多,中亞人也是過上了吃飽飯的日子,這一切還得感謝我們偉大無私的沙普爾陛下!
而目前伊朗政府和皇室資本等儲藏的糧食也是十分可觀,伊朗政府方面收購儲藏的糧食己經超過了兩百萬噸,皇室資本則是更多,至少也有五百萬噸。
伊朗在歐洲的企業,偶爾也會從沙俄買一點糧食運回來。沙皇俄國這個大好人,歐洲的國土上每年生產那么多糧食,雖然國內民眾還是吃不飽飯,但是貴族們還是十分有奉獻精神的,知道優先對外出口,這樣其他國家的人就能吃飽飯了。
等將來戰爭開始以后,伊朗就可以憑借著巨大的糧食儲備,向歐洲進行出口,嗯,價格高一點也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