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讀書,多是先通讀全文,再細研章節,融會貫通,方能事半功倍。
練武卻非如此,須得一點一點,從頭練起。蓋因大凡武功,多是由淺入深,只能循序漸進,急功冒進,反易受其害。
很多門派傳授武功,都是分為幾段,若是前面的沒有學完,就不會傳授后面的功夫。
蕭平安沉思片刻,功法習練,最好是有師傅在旁,畢竟是體內經絡內息搬運,一不小心,就要釀成大禍。
只是眼下師傅師娘遠在天邊,況且不是本門武功,想來師傅師娘也不清楚。蕭平安心道,無妨,我先練練看,若是太難,回去再問師傅師娘不遲。當下翻開書頁,擺在面前,按書上所寫,開始運功行氣。
練習招式功法之時,卻不再是盤膝端坐,而是要站起身子,先按招式圖譜擺好架勢,再行功運氣。待練到動作與內息同步,便基本算大功告成。
江湖中內家所練的拳法,其實多半都是掌法。常言道,寧中十拳,不挨一掌。
拳頭相比手掌,雖然發力更猛。但高深掌法多半蘊含內力,內勁若是打入敵人體內,必要留下內傷,可比拳頭狠的多了。內家拳法講究含而不發,多半是打中敵人,才掌力一吐,看似軟綿無力,卻能打的人筋骨寸斷。外家也有此類發力手段,稱作“寸勁”。
蕭平安這本大正離天拳卻是不然,每一招都是一鼓作氣,全力以赴,出手即帶內勁,走的是純剛猛的路子。
但如此一來,這拳法的習練卻是難了數十倍。要知經絡內內息運行,要的是穩如泰山,最怕驚擾。尋常人煉氣必要尋清凈之所,關起門來,恨不得耳朵也要塞上。
內功有一定根基之后,導息已是熟能生巧,與人動手過招,也能搬運內息。但內外功同時運作,一心二用,畢竟不易,是以多半掌法,都是分招式與發勁兩個部分。先擊中,再發勁,如此一來,出招更快,也能避免真氣和內息的無謂消耗。
但蕭平安這門“大正離天拳”卻是拳勁一體,出手便是全無保留。
蕭平安也是咋舌,此類拳勁一體的功夫他不是沒有見過,他衡山“風雨雁回劍”的最后幾招,便是如此。須得內勁與招式同發,但畢竟這絕招只有七招,而這路拳法卻是招招如此。
蕭平安運起仙霞內功,按書中所寫,引導內息游走。
這拳法沒有結束,請!
他在此練功,卻苦了這山中的飛禽走獸。幾日功夫,蕭平安就將這附近摸的清楚,各種飛鳥走獸,兔子、山雞、狼、獾、鹿、麂、野豬,連豹子、狗熊也各打了一只。不但肉食不缺,還剝了不少獸皮。
這一日他又在山中打獵,一片竹林之中,竟又見到一只黑白相間的大熊。蕭平安如今已經知道,原來這東西叫做熊貓。
那熊貓正在溪邊喝水,蕭平安見他毛茸茸的,瞧著有趣,走近了看。
那熊貓見他過來,不但不跑,反是直起身子,對他張牙舞爪,大聲咆哮,聲音“汪汪”,倒和狗差不多。
它樣子肥胖,兩只爪子力氣倒也不小。只是豈是蕭平安對手,讓他揍了兩拳,踢了幾腳,立刻老實了。躺倒在地,肚皮朝天,一動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