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城東,“清齋”茶樓。
二樓雅間內,蕭珩指尖摩挲著青瓷茶盞,氤氳熱氣模糊了他凌厲的眉峰。
窗外細雨如絲,打shi了檐下懸掛的“明前龍井”木牌。
他端起茶盞抿了一口,眉頭微蹙——江南的茶太淡,比起北疆濃苦的磚茶,少了幾分血性。
“大人,鄭縣丞的幕僚往這邊來了。
”隨從壓低聲音,腰間繡春刀隨著俯身的動作輕響。
蕭珩未應,目光落在杯中沉浮的龍井嫩芽上。
半月前京城那場密談猶在耳邊—“江南漕糧三年短缺四十萬石,卻年年考評優異。
陛下要的不是證據,是蛀蟲的名單。
”茶盞輕叩案幾,他望向雨中朦朧的街景。
這半個月,錦衣衛的暗樁早已滲透余姚——糧倉的鼠洞、賬冊的墨痕、更夫的眼色,甚至妓院姑娘們枕頭下的銀票,都成了拼圖的碎片。
而今日,該會會那位“清廉如水”的鄭縣丞了。
茶杯突然輕震,水面蕩開細紋。
蕭珩回神,見茶樓伙計正引著個穿褐色直裰的中年男子上樓。
那人腰間掛著和田玉墜,行走時卻習慣性佝僂著背,正是鄭縣丞的心腹師爺。
“指揮僉事大人。
”茶室門被輕輕推開,蓄著山羊胡的師爺躬身行禮,“我家老爺在別院備了薄酒”蕭珩抬手打斷:“帶路。
”蕭珩唇角微勾。
他昨日才著便服入城,鄭家卻連他官職都摸清了。
他起身時,腰間繡春刀掠過一道寒光。
窗外雨幕中,隱約可見幾個黑影無聲散入巷陌——那是早已埋伏的緹騎。
這場貓鼠游戲,該收網了。
翰墨齋內,孫娘子將一袋銅錢推給趙楠:“上月的分紅,共三兩二錢。
”“多謝掌柜。
”趙楠掂了掂錢袋。
自字體雕版投入使用,收入確實穩定不少,但比起前世動輒百萬的流水,這點錢連鄭明德腰間一塊玉佩都買不起。
她望向窗外縣衙方向。
自從縣試放榜那日,王璟昱眼中那一瞬的刺痛就像根刺扎在她心里。
這些天他照常去縣學,夜里卻總對著那張朱批草稿出神。
孟氏織布的機杼聲也愈發急促,仿佛多織一尺,就能為兒子多鋪一寸青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