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緩緩吸了一口氣,聲音壓得極低:“大人既知此地是龍潭虎穴,想必也看到了方才那包‘米’?”蕭珩按在他肩上的手力道微松,短刃的寒意也略略收斂,但并未移開。
他轉到王璟昱身側,眼神銳利如刀:“你看出了什么?”“永豐米行,明面掌柜姓李,實則乃余姚漕幫三把頭的外甥。
方才那力夫,是幫中‘草鞋’,專司跑腿傳信。
”王璟昱語速平穩,目光依舊鎖定著米行忙碌的后門,“那油紙包薄而方正,非金即票。
此時傳遞,定與今日巡游終點的祭典或…某些‘供奉’有關。
”就在此時,城隍神轎龐大的隊伍正緩緩轉過“永豐米行”所在的街角。
神轎雕飾繁復,底座寬大,由十六名精壯轎夫抬著。
轎身轉向,側面完全暴露在王璟昱和蕭珩面前,神轎底座一塊看似裝飾的雕花擋板,因轎夫步伐震動,竟意外滑脫了一線,縫隙不大,轉瞬即逝,轎夫也立刻調整步伐穩住了轎身。
但就在那電光石火的一瞥間,王璟昱和蕭珩已足夠看清—那神轎寬大的底座下,赫然隱藏著一個扁平的暗格,暗格里塞滿了一卷卷用明黃綢帶捆扎的文書。
其中一卷因轎身震動稍稍散開,露出半截紙張,上面清晰蓋著朱紅色的戶部鹽課提舉司大印,是鹽引,而且是蓋好了官印、隨時可以填寫的空白鹽引。
兩人瞳孔驟縮,空氣仿佛瞬間凝固。
巡游的喧囂——震天的鑼鼓、鼎沸的人聲、高昂的號子——在那一刻如同潮水般退去。
只剩下神轎底座那道轉瞬即逝的縫隙,和縫隙里暴露的、那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的明黃與朱紅。
蕭珩抵在王璟昱腰后的短刃,無聲地撤了回去。
他側過頭,看向身邊這個清寒卻目光如炬的少年書生,眼中再無審視,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棋逢對手的凝重與激賞。
“好一個‘龍潭虎穴’,”蕭珩的聲音低沉下去,帶著金鐵交鳴的質感,“王小相公,看來這趟渾水,你我是蹚定了。
”他目光再次投向那已恢復莊嚴、正緩緩遠去的城隍神轎,仿佛要看穿那厚重的木料,直抵其下隱藏的罪惡深淵。
“鄭縣丞?哼,不過是只擺在臺前的蝦米。
這轎子底下藏的,才是真正能翻江倒海的大鱷。
”王璟昱沉默著,袖中的手指用力蜷緊,指甲幾乎要嵌進謄錄著茶引差額的紙張里。
眼前這觸目驚心的一幕,印證了他最壞的猜想。
這已遠非一縣一府之貪墨,而是織就了一張深入漕運、鹽政乃至更高層的巨網。
他緩緩吐出一口濁氣,迎上蕭珩銳利的目光,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水濁,則當清其源。
大人欲如何著手?”蕭珩嘴角勾起一絲冷冽的弧度,玄色衣袖微動,那柄象牙短刃的輪廓在衣料下若隱若現:“打蛇打七寸。
這頂城隍老爺的轎子,既然敢藏這等要命的‘供奉’,祭典終點的玉皇山岳廟,便是它卸貨之所。
也是…收網之地!”他目光如炬,投向巡游隊伍遠去的方向,那震天的喧囂,此刻聽來卻如同巨獸逼近的沉重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