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給石牌村的“握手樓”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邊。義診還在繼續,周翊聰的面前,依舊是長長的隊伍。他已經連續工作了近十個小時,聲音有些沙啞,但眼神依舊明亮。
廣場上,上百口大鍋熱氣騰騰,藥香四溢。無數的民眾端著碗,喝著那碗能驅散病痛、溫暖人心的湯藥,臉上洋溢著重獲健康的喜悅。
這一幕,和諧得像一幅畫。
畫的中央,是那個依舊在耐心問診的年輕人。他以一人之力,對抗著資本與權力的絞殺,用一碗湯藥,溫暖了一座城。
義診的第三天,整個廣南省的輿論風向,已經徹底逆轉。
如果說第一天是奇跡,第二天是風潮,那么第三天,周翊聰和他的“清瘟敗毒飲”,已經成為了全省人民心中的一座豐碑。
石牌村的義診現場,早已演變成一場聲勢浩大的民間運動。自發前來的志愿者多達數千人,其中不乏許多被周翊聰精神感召的本地中醫和西醫。他們有的幫忙維持秩序,有的協助熬藥,有的則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民眾講解基礎的防護知識。
更驚人的變化,發生在數據層面。
廣南省衛健委的內部晨報會上,氣氛凝重得可怕。大屏幕上,一條條鮮紅的曲線,正以一個不可思議的角度,急速向下跌落。
“報告!截至今日凌晨,全省新增流感確診病例,較三日前,下降百分之七十三!”
“全省各大醫院發熱門診接診量,下降百分之六十五!”
“重癥病例轉化率,下降百分之九十!未出現一例新增死亡病例!”
一連串的數據報出來,會議室里鴉雀無聲。在場的都是醫療系統的專家和官員,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后,意味著怎樣一個驚天動地的奇跡。
這意味著,一場足以讓任何一個現代化城市醫療體系崩潰的大規模疫情,在短短三天之內,被硬生生地遏制住了!
而創造這個奇跡的,不是什么進口的特效藥,不是什么先進的醫療設備,而是一個被他們自己人百般刁難的年輕中醫,和那一碗被他們查封的、成本低廉的中藥湯。
這已經不是打臉了,這是把整個廣南省官僚體系的臉,按在地上反復摩擦。
省委書記的辦公桌上,電話鈴聲從早上開始就沒停過。有來自北京高層的垂詢,有兄弟省市的關注,更有無數人民群眾通過各種渠道表達的強烈意愿。
所有的壓力,最終都指向了一個人——錢立群。
此刻的錢立群,正枯坐在自己空無一人的辦公室里。他兩天沒合眼,頭發亂得像一蓬枯草,曾經的意氣風發蕩然無存。他知道,自己完了。他輸得一敗涂地,連一絲翻盤的機會都沒有。
他想不通,自己明明每一步都走得“合法合規”,為什么會落得如此下場。
他不懂,有一種力量,叫“民心”。有一種大勢,叫“所向”。
上午十點,幾輛掛著省政府牌照的黑色奧迪,在一片矚目中,緩緩駛入了石牌村。
車門打開,走下來的,是廣南省的一位常務副省長。他沒有帶任何隨從,只身一人,快步穿過人群,徑直走到了周翊聰的診臺前。
彼時,周翊聰剛給一位老人看完病,正端起保溫杯喝水。
副省長走到他面前,沒有半點官架子,反而微微躬身,臉上帶著誠懇而復雜的歉意。
“周神醫,我代表省委、省政府,也代表全省六千萬父老鄉親,向您表示最誠摯的感謝,和最深刻的歉意!”
這一躬,通過無數的直播鏡頭,傳遍了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