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朗大概看了一下,基本上村子里的壯勞力來了一大半,而且陸陸續續的還有更多的人拿了工具往這里湊。
清了清嗓子說道,“大家不用著急,緊張。”
“只要是愿意干活,不偷懶的我這里都歡迎。”
“有一個算一個。”
眾人聽到這里都松了一口氣,也終于不再爭爭搶搶的了。
趙朗發現人堆里面還有不少女同志,看樣子也是被誘人的條件給吸引了過來。
“那啥,來幾個幫忙做飯的。”趙朗從自家鄰居里面選了幾個手腳麻利的婦女叫到了院子里。
讓這些人幫忙兩姐妹做飯,而她們倆則是可以給來干活的村民寫名字登記。
一切都要正規化,正好也可以讓兩姐妹實際演練一下之前所學到的文化知識。
等名字登記完,飯也徹底做熟了。
趙朗把手一揮,“開飯,吃飽了好干活。”
村民們每人一大碗厚厚的雜糧米粥,外加兩個裹著肉的油餅,每個人都吃的眉開眼笑。
這樣的伙食,他們已經很久沒敢想象過了。
一個個都贊不絕口,表示干活的時候一定會拼盡全力。
趙朗估摸著,這么多人干活用不了一天就能把整片蘆葦蕩所有的蘆葦都收回來,肯定耽誤不了事兒。
正跟村民們吃著聊著,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一陣清脆的鈴鐺聲。
是時下非常流行的自行車鈴鐺。
村子里面很少見自行車的。
趙朗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了一眼。
正好看見一輛半新不舊的自行車靠近了吃飯的人群,車上的人已經跳了下來。
是一個穿著樸素,但腰背挺直,挺有精神的年輕女人。
“這是,誰家親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