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漸漸走進,邵勛亦翻身下馬
“拜見郎君。”一行人齊齊行禮道。
對莊園主人,仆役、賓客、部曲可稱呼“主”、“主人”。
但邵勛年紀輕,亦可稱“郎君”。
如果他年紀大了,還可稱“公”。
如果是大官或名士,則稱“明公”。
“無需多禮。”邵勛雙手虛扶,溫言道。
“老朽裴進,現為邵府典計,郎君請隨我來,見一見莊子里的衣食客。”為首一人走近兩步,神態恭敬地說道。
“好。”邵勛也不矯情,把馬鞭扔給趕過來的陳有根后,舉步向前,隨口問道:“府中有多少衣食客?”
“好教郎君知曉,邵府共有典計一人、賬房一人、門下二人、常從四人、賓客六人、家僮八人、侍婢十二人。”裴進說道。
邵勛臉色一變,道:“這么多人,我養得起?”
“郎君勿憂。”裴進說道:“莊子有水碓兩座,田地十三頃,蓄養莊客三十余戶。產出足以支應開銷。”
“哪來的莊客?”邵勛問道。
十三頃田,就是一千三百畝,真不是什么小數目,皇甫家族這么狠?
他最近讀書,得知周處戰死后,朝廷“追贈平西將軍,賜錢百萬,葬地一頃,京城地五十畝為第,又賜王家近田五頃。”
此時距周處死不過七年。短短七年時間,先后作為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心腹的皇甫商就搞到了比周處還多的地,是他真的地位高,還是社會風氣敗壞了,官員公卿們不再注意吃相,加快兼并速度了?
或許兼而有之吧。
一千多畝地啊,還是洛陽近郊的地,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郎君在京中聲名鵲起,愿意投效的莊客不在少數。”裴進說道。
他的語氣理所當然,仿佛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一般。
亂世已至,就不說那過境的軍隊了,單是治安形勢惡化,賊匪遍地,都對老百姓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聚居自保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邵勛在京城中的名氣不小。他得莊園賞賜,宣傳一下,愿意投效過來的百姓還是有的——放棄祖輩家傳土地,舉家逃亡,依附塢堡莊園,成為莊客部曲已是社會常態,而他們放棄的祖輩土地,自然會被別人收走。
“邵君你得習慣。”糜晃笑了笑,說道:“實在不放心的話,我書信一封,把你家人從東海接來,讓他們幫著打理莊園,你專心練兵就是了。”
裴進低下了頭。
邵勛想了想后,道:“也好,我讓大侄、三弟過來,跟著裴典計學學如何管理莊子。”
大侄是他已經亡故的大哥之子,名邵慎,今年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