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沒有貓膩。
不是你說的嗎,「別耍小性子,否則,我連你屋內那幫孩子也殺得」”她抬眼看著他,目光坦白,小臉微微向上仰視著她,像個粉粉嫩嫩的糯米團子,男人突然想起先前手指貼在她臉上的觸感,軟又細膩。
一切收拾妥當,李疏嬋才回頭對男人說道。
“走吧,我知道一個地方,不但能隱蔽你的行蹤,還能讓你自由行動。
”月夜,一輛捆著貨物的驢車正緩緩前行。
趕車的是個年輕的姑娘,一邊攆著驢子,一邊愜意地哼著小曲兒。
只是路過巷口時候,一群舉著火把的民壯遙遙看見,將人帶著車一股腦全攔了下來。
“這么晚了,是要去哪啊?”站在前頭的官差舉著火把,看了看姑娘,又對著車上的幾個扎實的竹簍照了又照。
“這里面是啥?”李疏嬋利索地跳下車,伸手從口袋里摸出一副油紙包的點心,遞給面前的幾位大漢。
“都是要送去給蓮二爺的茶水。
這不是要中秋了嘛,二爺體惜爺們一直以來辛苦勞累,為了那些失蹤的younv們,幾宿幾宿地熬大夜,自是趁著中秋佳節早早地讓我們這些商鋪置辦些賀儀,以表二爺體惜下屬的心意。
”這話一出,幾個民壯頓時愣住了,那站在最前面舉著火把的漢子臉上藏不住地喜悅。
“你說的可是真的?中秋,二爺真的有賞賜?”頓時,他身后另一名民壯拉著他,小聲道。
“這人你忘了?先前那壯班的二五子不是說過嗎,之前在大獄中用二爺小廚房開灶的,就是這一位!”“嚯!”舉著火把的漢子一聽,再看李疏嬋的目光都尊敬了幾分。
李疏嬋見狀,更是信口開河。
她回到車上一通翻找,倒是拿出一個帕子舉到人面前。
“這話我怎敢胡謅?吶,這帕子上秀得字跡,你們可認得?”幾個民壯將那帕子放置火把下一照,只見方形的帕子左腳下方,針腳細密地織了一個小楷的「蓮」字。
一人看清實物,指著那字跡說道。
“班頭兒,這倒真的是蓮二爺的東西,我哥哥在二爺小書房里做過雜役,見過大人的寢衣袖口,真有繡過這字跡。
”頓時,所有人都明白了,尤其是聽到「寢衣」二字,幾人更是心照不宣。
拿著火把的班頭頓時將那方帕恭敬地交還給李疏嬋。
“既然如此,我們也就不耽誤您行程了。
”李疏嬋禮貌應道。
“謝謝各位爺賞臉,那小女子就告辭了,等您各位升了職,可別忘了照顧小女的茶肆啊!”幾句客套話講完,李疏嬋終于再次駕駛了驢車朝城外趕去。
就在她離去不久,班頭將那油包收入自己懷中,對著身邊的漢子小聲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