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瓶車剛駛進村委會大院,云荼就看見那個趴在桌上午休的青年男人正站在門口張望。
男人身形挺拔,目測與陳澍差不多高,約莫一米八五左右,鼻梁上架著副銀邊眼鏡,比陳澍更添幾分書生氣。
許書明見云荼下車,連忙迎了上來,臉上帶著幾分靦腆的笑容:“你是……云荼吧?云支書剛給我打電話了。
”“是的,許書記。
”云荼禮貌地回應。
“我看大家都是同齡人,你叫我名字就行了,我叫許書明。
”說完,他側身讓出門口的位置,“剛不好意思,中午實在太困了。
我們去辦公室坐,我給你倒杯水。
”云荼走進先前敲門的辦公室,目光不自覺地掃過四周。
辦公室不大,卻收拾得井井有條,靠墻的書柜里整齊碼著鄉村治理和產業發展的書籍,桌上的筆記本電腦還亮著,屏幕上是村里的花名冊。
許書明給她倒了杯水,玻璃杯在桌上輕輕一放,發出清脆的聲響。
“云支書說你在舊茶廠的曠野社區工作?”許書明拉開椅子坐下,從抽屜里翻出個皮質筆記本,“說實話,我才來咱們云家村不久,現在還是熟悉人和環境的階段。
曠野社區我聽村民提過好幾次,一直想找機會去看看,沒想到今天能在這兒遇上你。
”他眼里閃著真誠的好奇,“能給我講講你們曠野社區主要是干什么的嗎?”“我們主要是把大城市的遠程工作模式和鄉村資源結合起來。
”云荼捧著水杯,語氣平和地解釋道:“現在社區已經有十多位數字游民入駐了,有程序員、畫家、攝影師……大家利用互聯網遠程辦公,既能享受鄉村的環境,又能創造經濟價值。
”許書明聽得眼睛發亮,筆尖在筆記本上飛快記錄:“這個模式很新穎!完全符合數字鄉村的發展方向。
我聽云支書說你們想申請補貼?”“嗯,”云荼點點頭,語氣懇切,“我們社區對網絡要求特別高,現在用的企業專線每個月要三千多塊,這對剛起步的社區來說是筆不小的開支。
還有社區門口那條路,坑洼不平的,下雨天全是泥坑,不僅影響游民出行,以后如果想發展鄉村旅游,交通也是大問題。
”許書明在筆記本上圈出網絡和道路兩個關鍵詞,指尖在紙面輕叩片刻:“網絡補貼有政策支持,市里今年剛出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扶持政策,鄉村新業態的高速網絡費用能申請30補貼。
路的話屬于村內公益事業,得走一事一議程序申請財政獎補,需要社區和村民共同籌資一部分。
不過你剛才說想發展鄉村旅游,這倒是個突破口,如果能納入鄉村旅游規劃,說不定能申請專項補貼,就不用村民掏錢了。
”云荼看著他熟練地解讀政策、規劃方案,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太感謝你了許書記!”云荼由衷地說,“我們社區剛起步,很多政策都不懂,有你幫忙真是太好了。
”“不用客氣,”許書明合上筆記本,笑得真誠,“你們能把項目落地在云家村,就是在為鄉村振興做貢獻。
我也正苦惱,來這里一個多月了,還沒給村里做出些實事來,這不剛好來了個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