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的聲音很沉,“幫我查查十年前,江港三號碼頭附近的所有新聞特別是火災、事故、或者公司倒閉之類的。”
劉記者瞬間清醒了:“三號碼頭?十年前?”
“那地方現在不就是一片爛泥灘嗎?你查那個干嘛?挖寶啊?”
“差不多。”
張泉沒有多解釋,“越詳細越好,電子檔案,微縮膠片都行。”
“行吧,誰讓你是我兄弟呢。”
“明天給你消息。”
掛了電話,張泉依然無法平靜。
他走到窗邊,看著樓下寂靜的街道,透視眼無意識地開啟,視線穿透了黑夜,看到了城市的骨骼和脈絡。
……
建筑被拆除……”
這些都不是他要找的。
突然,屏幕上是一則很小的社會新聞出現在了眼前。
《三號碼頭倉庫區深夜失火,疑為線路老化》。
日期,十年前的秋天。
報道內容語焉不詳,只有寥寥幾句。
說火災發生在夜里,消防隊趕到時,一座屬于“東洋貿易”的小倉庫已經燒成了空殼子,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起火原因初步判斷為電線短路。
東洋貿易?
張泉用透視眼掃過這則報道的膠片。
太巧了。
火災地點,正好就在如今那片爛泥灘的邊緣。
一個叫“東洋貿易”的公司和櫻花國山本……這會是巧合嗎?
劉記者還給了他另一個線索,一個叫李德貴的退休碼頭工人的地址,說這老頭是碼頭的活字典。
張泉找到了老城區一家煙霧繚繞的老茶館。
一個穿著灰色中山裝,端著紫砂壺,滿臉皺紋的老人正跟幾個老伙計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