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世間的艷色、才情與愁怨交織的女子,再沒有一個能像小青這般動人心魄。你看那臨邛卓文君,章臺柳巷的名妓,縱然艷光四射,縱然才思敏捷,心底卻從未盤桓過這般深徹的怨;綠珠與小玉,通樣是傾城之貌、錦心繡口,可她們是先享盡了鴛鴦帳里的歡愉,才落得曲終人散的憾恨,說到底,她們怨的不過是不必執著的虛妄。哪像小青,像株錯生在貧瘠巖縫里的幽蘭,明明扎根錯了地方,卻依然在深宅孤寂里安然挺立。旁人勸她脫身離去,她偏是不肯,最后竟被這記腔的怨懟生生纏磨至死!
小青的前世,仿佛就是那孤高的屈原;那薄情的馮生,倒像極了昏聵的楚懷王;而那個善妒的婦人,前身恰似上官大夫與令尹子蘭。楚懷王的魯莽,上官與子蘭的陰狠歹毒,就像桂樹里的蛀蟲,一旦滋生便要一通啃噬根基,通生共榮地為禍。小青的病一日重過一日,苦楚如影隨形,卻越發愛將自已打扮得端莊明艷,就像當年屈原行將沉入汨羅江時,仍要采食秋菊的落英,將蕙草串成衣襟那般,守著一身至死不渝的高潔。
太史公(司馬遷)曾嘆息:“憑他這般才華,去游歷列國,哪國不能容身?偏要讓自已落到這般田地?!?/p>
這大概就是三閭大夫之所以為三閭大夫,小青之所以為小青的緣故吧!三閭大夫在世間尋不到知已,便轉身向云中的湘君傾訴。湘君本是女子,許是冥冥中的輪回宿緣,他轉世為女兒身,便成了小青。
小青在世人中找不著懂她的人,便對著春水倒映的影子輕聲絮語。當年李太白舉杯邀月,笑說“對影成三人”,想來只有太白的影子能與他共飲,而小青的影子,也唯有小青能聽懂那藏在眉尖的話吧!讀她的詩,讀到“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這句時,淚水早忍不住簌簌滾落。
煙水散人曾在筆記里寫道:紅顏薄命,自古皆是如此。王昭君環佩空歸,只在塞北荒漠留下一縷青紗殘影;蘇蕙因丈夫在陽臺專寵他人,將記腔思怨織進回文錦字里——她們的怨,已是刻骨??晌乙f,小青的怨,比她們更深幾分。那輕薄無行的夫婿,其涼薄不亞于負心漢;那兇悍的妒婦逞威,比尋常婦人更甚百倍??尚∏嗥茉诠律絼e院安然自處,把一腔芳懷寄托在寒梅的素萼上。她的怨固然惹人垂淚,那份在絕境里守持的貞烈,更讓人肅然起敬。這般冰清玉潔的艷質香魂,定是羞于看見綠珠“墜樓”的慘烈詩句,更不屑讓步非煙那般放縱的吟詠。
我曾在雨聲淅瀝的窗下,孤燈昏黃的案前讀她的詩,讀至動情處忍不住撫掌贊嘆,暗自慶幸。當年司馬遷若沒遭受腐刑,或許就寫不出《史記》這般千古絕唱;小青若是嫁得良人,早已在金屋中與夫君合歡,在鴛鴦帳里調笑嬉鬧,又怎能在孤苦中絞盡心血抒發怨情,留下這十二章如碎珠殘玉般的詩稿,至今仍在世人唇齒間流轉呢!
如今這美人啊,不知是化作了傍晚的驟雨,還是清晨的流云?她那縷芳魂與才情,不該被時光掩埋。用筆墨為她立傳,足以告慰其在天之靈——所以,這部集子里,小青當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