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繼伯看著鄭大志哭嚎著被拖拽出去,心里的火卻還是沒有降下來。
不過再想想,這豎子也算是壞心辦成了好事。
李淵上任之后,雖跟鄭家勾心斗角,但是親近也是真的,李淵幫助鄭家的幾個小子拿到了軍職,而鄭家也偷偷的贊助了李淵的部分事業,轉讓部分的地方利益等等。
不然,鄭繼伯也不會有跟李淵直接聯姻的想法。
那個趙元淑,一直都是以奉承皇帝,親近皇帝而聞名的,這個人沒什么本事,當初平叛的時候,他的貢獻最少,結果升職升的最快,一方面是因為楚國公的出力,這人跟楚國公比較親近,另一方面,就是他無下限的拍馬屁。
先前要發徭役的時候,許多人都上述皇帝,認為春時不該這么做,上一位司農卿尤其反對皇帝這么做,他公開反對,認為春時發徭又向邊塞開戰,會引發極大的糧災。
而其余的大臣們,少數幾個跟著一同上書,就是不敢上書,也是在私下里反對徭役和戰爭,其中就包括了某位在滎陽當老師的前博士,其余的幾乎都是中立,不反對也不贊同。
唯獨這位趙元淑,這位上書表示支持圣人,天下糧食富足,一點點的徭役和戰爭根本算不了什么。
所以,他得到了圣人的寵愛,如今更是上任司農卿,成為圣人最親近的幾個大臣之一。
那圣人派趙元淑來這邊督農,這就有意思了。
且不說圣人在不在意地方上的農桑,就說讓他來滎陽這件事。
滎陽雖然也是產糧的大郡,可明顯算不上是產糧的支柱,要督農得去河南郡啊,況且,若是真正督農,哪里有只派四五個人,也不持節,跟著某位地方官就去上任的道理?
沒有天子節,地方上誰能理會他?
這么一看,趙元淑前來,自是奉皇帝之令來查看什么,那滎陽唯一能引起皇帝興趣的,大概也就是鄭家和唐國公了。
故而李淵對鄭繼伯的態度很反常,甚至還提醒了鄭繼伯一下,刻意點了趙元淑的名字。
鄭繼伯自然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配合李淵互相對罵。
鄭大志這次的行為,某種程度上還是做對了,讓圣人看到鄭家與國公并沒有傳聞里的那么和睦,家里的孩子們都彼此下死手了
鄭繼伯卻不敢耽誤,急忙開始寫書信,要求自家各地的子弟和盟友們來上書控訴唐國公的罪行。
做戲自然是要做全套。
應對圣人的時候,絕不能有半點的馬虎。
李淵府內的宴席此刻也快要結束了。
張須陀喝的頗為舒坦,也再三感謝李淵的款待,李淵就請求他留在自家休息,張須陀婉拒了幾次,最終還是無奈的答應,被李淵派人將他送去休息。
對于王贊務等官員們,李淵也是下令讓他們滾蛋,明日再來敘話。
只剩下了一個趙元淑,他安靜的等待著李淵忙完。
等到他徹底忙完之后,趙元淑方才笑著走上前來。
“國公!”
“趙君還沒有離開啊?”
李淵開口就是這么一句。
趙元淑強忍著心里的火氣,“國公,我所帶來的人不多,我準備從明日開始查看各地農桑事,還需要你派人來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