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度自然也明白李玄霸問的是什么,他輕輕搖頭,“并不曾,不過,也沒聽說出了什么事,應當是沒事。”
李元吉坐在對面,也聽不懂他們到底在做什么。
李玄霸點點頭。
張度忽問道:“團主,國公那邊是怎么說的?我們會被遣散嗎?”
李玄霸搖著頭,“阿爺并沒有明說,不過,既沒有說一定要遣散,那便是默許了,不過,往后我們做事要謹慎些,不能再招惹什么麻煩,鄉人們還需要我們。”
張度等人稱是。
李玄霸又問起了其余的一些事情,包括地方的情況。
隨著父親回來,城里的情況已經改變了許多,鄉野的情況,或許也有變化?
而面對李玄霸的問題,張度等人只是搖頭嘆息。
張度回答道:“這各處的鄉兵倒是收斂了許多,不敢再來招惹我們,可對百姓,仍然是老樣子,只是被我們遇到了,呵斥幾句,便會走,我們不在的時候,就沒有什么不同。”
“盜賊們倒是少了許多,可最近有其他鄉的百姓前來告知,說他們那里盜賊橫行,都是從我們這里跑過去的。”
“百姓們依舊是沒地方能訴苦,里長們都不敢去找鄉正,比起盜賊,他們更怕鄉正”
李玄霸眉頭緊皺,這件事,劉炫曾給他解釋過。
大隋的制度跟過去大有不同,過去鄉野里的官吏較多,村里有管事的里正,里魁,有負責看的里監門,有負責治安的亭長,鄉里設游徼,嗇夫,有秩,三老,更是一度設立過鄉諸曹。
他們承擔著許多不同的工作,有的管教化,有的管稅收,有的管農桑,有的管治安,可謂是功能齊全。
可隋時的地方,尤其鄉野,頗為特殊。
鄉里有個鄉正,這個鄉正,便是過去所有鄉官的結合體。
他負責治安,負責稅收,負責教化,負責農桑,負責過所而在鄉正之下,就只有負責治安的里長和保長。
劉炫告訴李玄霸,起初這么做是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減少地方對鄉野的干涉,過去鄉野里那些雜官都是鄉野里的人自己擔任,容易造成豪強做大,故而收權,由官府來總領一切。
而為了確保組織力,又按著五家為保,五保為里設立體系,能應對大規模的徭役和戰爭。
設想很不錯,但是成果并不好,在文皇帝時期,就因為這特殊的制度,導致鄉野亂政,很多事沒人管,地方豪強是不做大了,可這鄉正開始做大了,他們一人就集中了過去諸官吏的全部權力,堪稱是鄉版的土皇帝,為所欲為,無人能治。
他們在地方上橫行霸道,弄得地方上苦不堪言,出現了大量的亡人和盜賊。
因此,在文皇帝開皇十年,便決定暫時廢除鄉正,考慮重新設立其他官職來治理,但是在當今圣人上位之后,便再次恢復了此制度,他覺得出現大量的亡人和盜賊都是刁民自己的問題,跟官職沒有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