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習俗。
吳敬之少時坐牢,中年出獄,還沒來得及還鄉就客死異鄉。
村里人也默認將靈堂設置在院子里而非堂屋。
眾人抬著吳敬之來到紙扎鋪時,又點燃了鞭炮。
院子里已經布置得差不多了。
防水膠布用竹子從院子的四個角系了起來,遮住淅淅瀝瀝的冰雨。
院子里挖出了一個火坑,支起了大鍋在燒水,一些人坐在柴火旁烤火,拉著家常。
道場先生還沒有到,棺材也沒有送來。
只有一塊木板放在院子里,那就是暫時安置吳敬之的地方。
“嬸嬸已經去買孝布和麻線了,棺材天亮就送來,其余的東西,你這里倒也齊全,不用額外采買。”
“主要就是下葬地點和時間,需要請人拿一下主意,別的像是煙酒飲料,餐食菜品和分工,叔能幫你出主意的,都幫你。”
“豬我叫人拉來了兩頭,天亮就殺,這幾天應該是夠了。”
說完,他又拍了拍吳秋秋的肩膀:“放心嘛,在場的都是長輩,都會盡心的。”
吳秋秋眼神從那塊木板上收了回來。
吳敬之坐牢半生,最后連家門都進不了了嗎?
她環視周圍的長輩們。
大家看到她的眼神,初始有點回避,隨后卻還是尷尬地打了打招呼。
不管是不是因為錢大家才來幫忙的,對于吳秋秋來說已經夠了。
至少她送吳敬之回來不是冷冰冰的。
“各位叔叔伯伯,嬸嬸阿姨,謝謝你們來送我爸一程。”
她給所有人都鞠了躬。
“你這個娃娃說些啥子話嘛?不管之前發生了什么,敬之死在外頭了,都說落葉歸根,吳家村的娃兒回家了,村里人咋可能不管他嘛?”
“你就放心,大家都會幫你操辦好敬之的喪事,讓他盡快的入土為安。”
一個年事已高的爺爺取出嘴里的銅煙桿說道。
雖說之前大家群情激奮,說不讓吳秋秋父女倆回村。
可真遇到了事情,大家也沒有那么涼薄。
該幫的忙一定會盡心盡力。
對亡人,理應尊重。
“那,可以請我爸爸進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