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將要破曉,最后幾顆星子掛在屋檐的一角。
萬籟俱寂,唯有推車和行走的聲音。
溫禧在這片寂靜中想起原身,在溫母病倒之后衣不解帶地侍奉湯水,輕輕的說:“以前是不得不做,家中有阿娘,還有我、祐哥兒、禔姐兒要吃飯,阿娘病了,我這個做阿姊的怎么也要撐起來,不然一家子都要喝西北風;后來帶著祐哥兒和禔姐兒從金陵出來,在船上頭次有人花銀錢買我做的吃食,我才發現于做吃食這一面上似乎有些天賦,有了這點認同感,慢慢的就喜歡上做飯了,喜歡就會用心,就像這面包,小到放幾兩糖,大到烤制多長時間,每一步都是用心去做,自然會做的好吃。
”孫苗苗、祐哥兒和禔姐兒在這寂靜中聽得這樣一番話,在心中咀嚼了一輪又咽下,各有各的感慨,又都不由得看向溫禧,她潔白的額頭沁著薄汗,眼睛亮的如同星子,嘴角噙著笑意,一雙梨渦掛在嘴邊,令人見而忘憂。
溫禧看看他們三人,嗔笑道:“三個小祖宗,別發呆了,快點推車吧,想累死我小阿禧嘛?”孫苗苗忙上前搭了把手:“禧妹妹今兒講的這話,活像個夫子。
”祐哥兒在旁邊補充:“比夫子說的還好!”禔姐兒說:“阿姊就是最厲害的!”幾個人你一句我一句,竟然不覺疲累地就到了攤位。
禔姐兒拿著鑰匙,帶孫苗苗到新家去,溫禧和祐哥兒仍是擺攤賣吃食。
只不過今日剛擺好,就看到斜對過那家饅頭鋪,掛了個“灌餡餅”的幌子,一個伙計站在門口招攬顧客:“走一走看一看嘞,新上的灌蛋餅,素的二文一個,肉的四文一個,酥肉雙拼的六文一個嘍!”祐哥兒擔心道:“阿姊,那家竟然學咱們,還賣的這樣便宜。
”溫禧往那看了一眼,市場競爭嘛,不足為奇,她早就預料到會有人學著賣,不過卻沒想到這么快,她安慰祐哥兒:“沒事兒,他們賣他們的,礙不著咱,街上賣湯餅的多了,沒見哪家餓死了。
”說完她開始烙餅,祐哥兒也只好偷摸瞪那伙計一眼,更賣勁地招呼起客人來。
今日買灌蛋餅的客人明顯比之前少了,畢竟打的幌子都是灌蛋餅,人們自然會偏向價格低的一家。
不過今日來取肉松面包的仍然很多,還有老客帶新客來繼續預訂的,以女子和孩童居多,她們無一例外,都對肉松、沙拉醬以及蓬松的面包體愛不釋口。
溫禧心里琢磨著明日可以少準備灌蛋餅的材料,同時再想個新的花樣——畢竟要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競爭力嘛。
……等快收攤了,楊復昇和莫風的那份肉松面包卻還沒來取,正疑惑時,看到兩個人打馬從通徑橋南而來,到攤位才勒住馬。
楊復昇翻身而下,一甩頭自信道:“溫娘子,怎樣,看我楊小郎君騎馬是不是英俊得很!”溫禧看著他年紀不大卻深諳“油膩”之道,像極了前世的某位男明星,不由得捧腹而笑:“楊小郎君真真是英俊瀟灑,玉樹臨風啊!”祐哥兒看楊復昇來了,已經把他的那三個肉松面包裝好遞了過來,又開始裝莫風的幾個。
莫風看看嬉皮笑臉的楊復昇,和笑得花枝亂顫的溫禧,心中的八卦雷達又響了,還沒等他說話,就聽溫禧問道:“今日楊小郎君怎么跟莫郎君一道來的?”莫風這可就有話說了:“如今我可是這位英俊瀟灑的楊小郎君的師父了。
”原來自打謝叢跟楊達說了自己幼時習武之事,楊達思索了幾日,便同意讓楊復昇邊讀書邊習武。
他對楊復昇的期許是智將而非莽將,因此非要楊復昇去官學讀書,磨磨性子,改了坐不住的毛病。
如今若是將武學落下,倒是本末倒置了。
因此楊達特允楊復昇上午習武,下午再去官學進學,官學的夫子知道楊指揮使家的郎君日后也不會考科舉,自然不會阻攔。
楊達想了一圈,武藝好的軍士都是身居要職,唯有莫風和莫云是在都監府“打雜”,便問謝叢借人,要莫風或莫云閑暇時去楊府指點指點楊復昇,并聲稱是聽了謝叢的建議才如此行事,讓謝叢負責到底。
謝叢:……于是今日是莫風上崗的第一日,剛剛練完早課,兩個人便結伴來溫禧這兒吃早飯了。
溫禧仍是從餐車里拿出楊復昇的那份豆漿,倆人都沒發現莫風嘴角揶揄的笑。
等楊復昇和莫風聊完吃完,早食的熱潮也已經退下,溫禧數了數,面跟肉排都剩下了十幾份。
看著興致缺缺的祐哥兒,溫禧安慰道:“做營生就是這樣,你想之前在金陵時,那么多木作鋪,搶營生的更多,怎么阿爹的生意卻能那么好?只要自己的手藝好,不短斤少兩的,日子久了,大家自然會明白你的好。
”可惜后來溫父給貴人修繕房屋時,失足從高處跌落,被一根房梁砸的只剩一口氣,過幾日就沒了,那貴人只道壞了自己的事兒,沒把溫家問罪便是格外開恩了,竟然一點賠償都沒有給溫家。
溫禧心中嘆息,不再想這些,摸摸祐哥兒的小腦袋:“別發愁,阿姊有辦法的。
”兩個人剛回家,就看到孫苗苗和禔姐兒合力將清掃出來的雜物堆在一起,累的氣喘吁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