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后日六月初六天貺節,溫禧張羅著要在此日擺席面慶祝喬遷新居,邀請來到顯州城里結識的好友來吃席面。
賣早食時,她請莫風給謝叢捎信兒,邀請他們三人,楊復昇在旁聽了一耳朵,問道:“溫小娘子置辦了房舍?”溫禧點頭,道是日后打算開食鋪,做午食和晚食。
楊復昇高興不已:“我可是溫小娘子的熟客,你那個喬居宴怎得也不邀請我。
”溫禧笑道:“只怕您不得空,若是楊小郎君賞臉,溫記掃屋以待。
”楊復昇喜上眉梢,莫風一臉促狹。
……六月初六是大晟的天貺節,此日無論官家或百姓家,都要感拜天恩、清潔祈福。
官家在玉清昭應宮設壇祭拜,各地州府也會依制祭祀,以“謝天貺、報神恩”,民間則認為此時陽光最烈,最能曬死蟲子,因此家家戶戶“曬紅”,即晾曬衣物或者書籍。
除此之外,還有香湯沐發、幼兒洗浴等,更傳汴京會有象奴帶大象在護城河邊洗浴,百姓圍觀,成為一景。
溫禧這日罕見的沒出攤,她一早起來跟祐哥兒、禔姐兒灑掃庭院、漿洗衣物,上午曬干衣物后,又將孫苗苗和王氏新送來的被褥曬上,上午便開始備菜。
除了謝叢三人、楊復昇、王氏一家,溫禧還邀請了做工的幾位師傅、蘭娘跟張屠夫、還有之前仗義執言的柳文軒,不過臨攤賣炊餅的鄧大姐反倒靦腆起來,道是家中有事,只給溫禧一大筐炊餅,怎么也不肯來吃席。
算著總共十八人,溫禧就按照二十人的份量準備著。
孫苗苗和王氏從上午送來衣物和被褥后,就留下來跟溫禧一起忙活。
人逢喜事精神爽,溫禧發揮出了十二分的廚藝,置辦了豐盛的菜式。
熱菜有:紅燒肘子、粉蒸排骨、粉蒸肉、清蒸魚、麻婆豆腐、水煮肉片、油炸落蘇夾(炸茄盒)、羊肉米索煲、魚丸鮮湯、素炒三鮮。
涼菜有:五彩涼皮、涼拌藕片、涼拌鹵味、椒鹽花生、椒麻涼拌雞、素炒山藥、涼拌青筍。
因著小孩兒多,溫禧還做了鍋包肉、拔絲林檎(蘋果)、酒釀圓子,用新的烤窯烤了蛋撻和紅豆面包。
飲品則是郎君們喝米酒、娘子們喝桃花露、孩童們喝烏梅渴水。
另有客人們帶來的果子糕點,一時間三張方桌擺的滿滿當當。
日落西山,院兒里涼快下來,客人們也陸陸續續到了,祐哥兒陪客人們互相介紹、聊天說話、端茶遞水,禔姐兒帶著小禾在她的新屋子里玩兒。
謝叢來時,只見溫禧正忙碌于灶房之間,旁邊有幾位娘子和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在幫廚,灶房已無落腳之地。
溫禧抬頭看到他,朗聲笑道:“謝大人來啦,先請坐吧,一會兒便好。
”謝叢將自己帶來的喬遷禮交給祐哥兒,在前鋪坐下了。
等最后一道菜上桌,眾人落座開席,又驚異溫小娘子的廚藝,知道溫禧做菜好吃,沒想到之前見過的只是冰山一角!溫禧舉起陶杯,跟眾位說道:“溫禧攜弟妹從金陵至顯州已月余,初來乍到,幸而承蒙諸位關照,使我姊妹得以立足安身,溫禧感激不盡,略備薄酒以謝,請諸位滿飲此杯,愿諸位福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