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禧笑道:“嬸子哪里的話,苗阿姊手腳利索,她干活我沒有不放心的。
”這是實話,現在溫記里面只要跟布藝和繡活沾點關系的,都是溫禧說樣子后,再由孫苗苗制成的,而且孫苗苗給的還是友情價,比一般的裁縫鋪子便宜多了。
王氏也不再客氣,回屋去做孫管事的思想工作,順便給孫苗苗收拾一下衣物帶著。
孫苗苗拉著溫禧到樹蔭下的石凳坐下,端起石桌上的水壺倒了杯水,遞給溫禧:“快喝杯水,怎么臉那么紅?”溫禧小聲道:“不是熱的,是喝了點酒。
”孫苗苗睜大了眼睛,一巴掌拍在溫禧后背上:“你怎的也作妖了,大早上的喝勞什子酒?莫不是想去做酒仙人?”溫禧笑出聲,解釋道:“鋪子里要賣酒,好供給食客,剛去了平安酒坊定了些,等待會咱們坐他的車回去。
”“那敢情好,省了咱們的腿了。
”溫禧和孫苗苗按照約定好的時間來到平安酒坊,阮平安實在是沉默寡言,看了多出來的女娘一眼,默默將車尾又騰出一個空,鎖好門后,便拉著一車酒和兩個人往寶水街走去。
回到溫記,正巧趕上鐵匠鋪送來了烤架和烤盤等,又是一陣卸貨、結錢,好不忙活。
孫苗苗看著溫禧指揮著將造型奇特的烤架搬到爐膛上,對齊了三個灶眼。
這烤架是按照溫記廚房的爐膛定制的,雙層結構,下層烤肉,上層可以烤菜和餅子,寬度也是設計好的,剛好三個灶眼都能烤肉。
這樣溫記的灶房里便有一個爐膛的三個灶眼負責炙肉,一個爐膛的三個灶眼負責炒菜。
溫禧給孫苗苗描述:“這叫分工協作!”沈確和張羨安在官學勤勤懇懇啃了一個月的書,背經學、寫策論搞得頭暈眼花,好不容易例考結束,今晚便約著去盛興瓦子看戲,聽說瓦子從汴京那邊引來了一臺戲,講的是精怪化身人形與書生纏綿的故事,兩個人拉著學霸賀衡說是去書鋪買書,實則勾肩搭背往盛興瓦子而去。
誰知剛到通徑橋,卻聞著一股奇香飄來。
張羨安奇道:“正平、允之,你們聞,這是什么味道?”賀衡左右看看,無奈道:“多半是坊市里食鋪的香味。
”“聞著倒不是常見的肉香,”沈確也道,“莫不是開了新鋪子?咱們都一個月沒出官學的巷子了,有新鋪子也正常。
”張羨安不由自主地循著香味走去,還招呼道:“先去看看是什么,瓦子那邊輪著演呢,晚不了。
”賀衡聞言猛地看向沈確:“允之,你倆今晚到底要去哪兒?”沈確摸摸鼻子,笑道:“都學一個月了,賀大狀元,這不是想著帶你出來放松放松嘛!”說罷扯著賀衡的袖子,追著張羨安去了。
賀衡文弱,自然拗不過人高馬大的沈確,只好跟著往寶水街走,走了一陣,就看到張羨安駐足在一鋪子前,往里探看。
兩人快步跟上,只覺得那股香味愈發濃烈,既不像羊肉,也不像其他的畜禽。
他們三個抬頭看去,只見牌匾上赫然寫著“溫記食鋪”四個大字。
門口豎著個木牌子,紅底黑字地寫著“開業大酬賓!所有菜色一律半價!”,有兩個穿著統一服裝的男子跑堂——“七號桌三十串炙五花、一份秘制肚鍋、一份蒜油落蘇、兩串炙雞翅、五串炙豆腐、一斤梨花白!”“五號桌客官結賬,這就收拾出桌子來,排隊的客官里邊請!”“一號桌再要二十串炙五花,一份小份馉饳!”“外頭十二號桌落座了,免費的花毛一體先上一份!”……不僅如此,還有一個梳著雙丸髻的小女童穿梭其間傳菜遞酒,一個闊面臉的小娘子沽酒、記賬,又從后邊走出一個白凈的小娘子上菜。
店鋪里面的桌子已經坐滿,外面臨時搭了六張小幾,也是座無虛席。
不僅如此,還有排著隊的幾人等著前面的食客結賬,好無縫銜接一張桌子。
整個食鋪忙活得熱火朝天,一時間竟然沒人搭理三個人。
張羨安的目光早已黏在鋪面外的桌子上,桌子上無一例外都有用陶盤盛著的炙肉串,其他的菜倒是各不相同,有落蘇對半切開中間浸著蒜蓉的、有陶罐里面盛著小簽串著的毛肚的、有五彩繽紛的粗條米索……幾桌人均是拿著木簽子吃著、端著陶杯喝著,好不自在。
“三位郎君可要擼串?今兒溫記開業大酬賓,所有菜色均半折優惠!”一個跑堂熱切地上來,嘴里說著溫禧教的話,想要留下這三位小郎君,東家可是說了,工錢除了底薪還有績效,按人頭給提成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