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景逸疑惑地看著他,眼神清澈:"堂哥何出此言?我和景熙,確實是要去太學啊。"
"就你們?"
蘇靖突然尖聲大笑,滿是嘲諷:"別做白日夢了!你們憑什么進太學,夠資格嗎?"
蘇歡勾唇一笑,道:"不知太學山長的推薦書,夠不夠資格讓他們進入太學呢?"
蘇靖的笑聲戛然而止,滿臉震驚難以置信:"你說什么!?"
太學內,清晨的陽光透過枝葉,在地面灑下斑駁光影,如一幅美麗畫卷。
朗朗讀書聲此起彼伏,一位白發蒼蒼卻精神矍鑠的老者緩步走來,臉上難得地掛著溫和笑意。
幾位助教迎面遇上,趕忙抱拳行禮:"見過太學山長。"
李鶴軒擺手,微笑道:"不必多禮。"
助教們面面相覷,心中納悶,平日里山長嚴肅刻板,今日怎這般和藹?
一人試探著問道:"夫子今日可是遇著喜事,心情這般好?"
李鶴軒捋了捋胡須,點頭道:"也不算大喜,只是今日有兩個學生來入學,我心里高興罷了。"
學生?
這都五月了,早過了正常入學時間,就算有學生入學,山長也不至于如此高興啊?
"是哪家的公子?我們怎的沒聽說消息?"
李鶴軒搖頭道:"不是達官顯貴家的子弟,不過是尋常人家的孩子。但他們才情出眾,近日剛到帝京求學。"
眾人交換眼神,都明白李鶴軒身為大儒,眼光極高,能得他夸贊的學生,定非等閑之輩。
突然,一人似想起什么,忙道:"山長大人說的,可是去年在清河鎮遇見的那個少年?"
李鶴軒終于大笑出聲:"正是!他弟弟和他年紀相仿,便一同入學了。"
眾人恍然,原來如此。
去年李鶴軒娘親去世,他回鄉奔喪時遇著個十二三歲的少年,對其才華贊不絕口,曾勸他來帝京求學,可惜那少年因家貧婉拒。
沒想到,僅一年后,他竟真的來了!
山長對那少年如此看重,直接讓他和弟弟入學太學,這少年得有多厲害?
李鶴軒感慨道:"哥哥這般出類拔萃,弟弟想必也差不到哪兒去。這個時候,他們應該快到了,走,我們去門口看看。"
馬車緩緩停在太學門前。
蘇靖率先跳下馬車,心里仍對蘇歡的話將信將疑,滿臉狐疑。
蘇景逸緊跟其后。
蘇景熙剛要下車,被蘇歡一把拉住:"景熙,進了太學之后,一定要多看書,多聽課,少說話,記住了?至少堅持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