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想了想,道:“種氏、伏氏家中可選,子泓已是校尉,自不能領其職,臣舉薦一人供陛下斟酌吧,郭嘉、郭奉孝,此人三年來掌暗探數千,建樹頗多?!?/p>
“臣能平定兗、徐之亂,全賴他出謀劃策、掌控軍情。”
“郭嘉?”
劉協踱步緩行,覺得這個名字好生熟悉,忽然敏捷的面向曹操,驚喜道:“曹愛卿,這位郭嘉可是從冀州棄袁紹投奔而來?”
“陛下如何得知?”
曹操面露驚訝。
劉協頓時了然,那這郭嘉,就是許卿所說的那位救下他性命的英豪。
當初許卿被騙,幾欲輕生。
若非是遇到郭嘉一番豪言壯語,已經跳崖自盡了。
他們因袁紹欲立新帝而出走,那便是忠誠于朕,如何不能信?
“不必選了,就是這位郭卿,立刻請尚書臺擬詔書,開設校事府?!?/p>
“陛下圣明?!?/p>
曹操拱手而下,又被劉協留在宮中到下午,討教了很多治國的理念,方才放他離去。
如今十五的劉協,被曹操虛懷若谷的心胸、博聞廣見的學識、從不越權主張的態度所折服,正在一步步將他當做最倚重的臣子來對待。
校事府一事傳開,在當日便引起了軒然大波。
鐘繇、司空張喜、太尉楊彪、司徒趙溫等不待董、伏進言,連夜進宮面見圣上,開始以博學展示古往今來設立監察的弊端。
以及告知當下亂世,朝堂秩序不可用強權肅掃,以免失去人心。
然后三公開始喜聞樂見的教皇帝當皇帝環節,把劉協氣得起身破口大罵,甩袖怒罵,將三公貶得一文不值。
“朕入狼窟時,爾等便只顧自保、助西涼賊為亂!太倉之糧都勸說不開,鬧得民不聊生,子民不附漢!”
“而今朕欲大展拳腳,中興漢室,令百姓可依附許都!你們又站出來橫加阻攔!董賊之后是王允,王允之后是李郭!朕直到今日,方才得曹卿相迎,能廣開視聽得以理政!”
“爾等又欲用禮法舊制約束乎?亂世當重典!靠附庸風雅能夠平定賊寇嗎!”
簡樸的大殿之上針落可聞,三公彼此相看,都覺得陛下氣度不一樣了。
以往忍氣吞聲,言聽計從。
怎么如今有這等主見?
董卓威逼了幾年,王司徒教導許久,都未能讓陛下到這種地步。
曹操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到底給陛下灌了什么迷魂湯?
事已至此,他們也不敢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