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澤笑道:“我就在想,若是潁川、南陽、汝南等地之所以繁華,商賈趨之若鶩、士人結伴相邀而來,乃是有名師在此?!?/p>
“來年開春我去瑯琊駐地,不愿循規蹈矩以耕種富民為主,而是想要招商、引資,讓士人、家族自己來瑯琊興建道路,通達水陸兩端?!?/p>
“自己來?以兄長如今的威望,振臂一呼不知有多少家族愿來?!?/p>
曹昂不覺得這是難事。
許澤卻笑道:“并非如此,是真正讓他們自來?!?/p>
“那要如何做?”
“我想向陛下請求,在瑯琊開辦官學,以數位名師教授,效仿當初潁川講學、緱氏山講學之盛況,將名額不光開放于士人,還可給予商賈?!?/p>
“商賈、家族支脈、平籍之人可以憑借特立的功勞、繳納辦學資助、仗義疏財等,得到入學的名額,而屯戶、奴籍可以憑借努力勞作,勤苦耕種換取平籍?!?/p>
“自上而下的建立一條治理之道,如此,開辦官學之后,商賈之家更想將自己的子嗣送入官學,就會慕名而來,他們到來之后,也會將商隊帶來。”
“衙署再興業制造河渠、官道,可開新的稅收,又能夠自然富足鄉里,數年之后瑯琊自然會有盛況,而那時若民望興盛,則可以瑯琊為試行,推行其他諸郡,逐步富足?!?/p>
曹嵩、曹昂聽完,都在深深思索。
如果真的能成,唯一損害的無非是士人高高在上的所謂學問罷了。
無論是潁川講學還是緱氏山盧師傳道,都非是大漢驅動,而是自身得學子追隨,現在陛下若是下令,那就截然不同了。
但對于曹氏來說,這絕對是好事。
曹嵩道:“真是好想法啊。”
“既然如此,子泓何不立刻進言陛下?”
“只是一種設想,我與子敬還在商議此事,若要達成,恐為士人所抨擊?!?/p>
曹昂嘆道:“可同樣,也會得百姓、商賈之擁戴?!?/p>
許澤伸出手拍在曹昂的手背,語重心長的道:“這份擁戴,我不會獨享,所以,交由子修去說最好,或許,可開創盛世之始。”
曹昂愣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