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得好!”許澤拍手叫好,興奮的對禰衡道:“我當時便是這么想,他就好似騎在一面墻上,墻內乃是丞相之政,墻外乃是長安舊黨,便等居于高處看誰人得勢,便翻去哪邊。”
“可這百姓的幸福,不是要靠奮斗才能得來嗎?!豈能觀望得來?即便日后站對了又如何?那不也是等同竊?。俊?/p>
“就是竊??!”
禰衡聽得義憤填膺,時下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若是人人都騎在那墻上,墻直接垮了怎么辦?
“真沒想到,許子將亦是看走了眼,”孔融深深嘆息,道:“看來,這品評人物之事,非得每日浸淫其中,方可極力公正。”
“那是自然,”許澤笑道:“唉,所以我當時也很不忿,于是親自去查看了他的斷腿之傷,這人是真狠,為了不進丞相府,給自己家族留一條后路,兩腿都壓得粉碎。”
“我本來想憑借出色的醫術,將之斷腿治好,為陛下增添一名人才的,可惜了。”
“君侯還懂醫術?”
“略懂,略懂,”許澤謙虛的擺了擺手,“接骨之事,在軍中常有,早年我學過幾年醫,也許是在骨骼方面有些天資,所以學得很快?!?/p>
“如果不是亂世,我可能就去當游方的行醫了。”
“多才多藝。”
“是是是,我當醫生,肯定多財多億?!痹S澤謙虛的笑著。
三人聊了一整夜,一直到天明都不太舍得離去,但溫馨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聚在一起說別人小話的時間過得很快,稍不注意就又要起行。
路上,許澤和孔融談及今年的政令改良,曹昂在之后半月會到達北海,那時也許會重開類似月旦評的品評之事,請許劭主持。
同時派出人手去尋其兄長許靖,如果能請來的話,兄弟二人與亂世再開品評,其實比多少求賢令都有好處。
而這件事若乃是曹昂促成,那這其中的恩澤功績可就很大了。
許澤力主,在第一次品評的時候就將禰衡推舉出來,以顯其口才、文采,而后挑他的著作傳于世,以捧其聲名。
禰衡本來打算拒絕的,但是一想到許澤那“知行合一,修行證道”的最高理想,清高的話就說不出口。
他自負口才出眾,才思敏捷,應當在世間證學才對。
所以想通了之后,便坦然受之并且蓄勢待發,只等聲名起來后,便立刻展現所學。
……
一晃四月中旬。
曹昂在一個月前領軍到達北海,和徐州多名要員商議之后,在軍、政、商三界開啟了繁多的新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