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又回到軍中操練了,這上哪兒說理去。
曹營有沒有人能管管這年輕人的?
他不尊老啊。
……
荊州,襄陽。
劉表收到消息后,立刻召來蒯越、蒯良兄弟,蔡瑁相見,緊急商議宛城之事。
“張繡所言,恐是誘我們前去得罪曹操啊。”
“張繡品性不端,不算言而有信的英雄人物,雖歸附我荊州,卻未必是忠心主公之人,再者說,他剛降曹操,卻又反復(fù),如何能信他?”
蔡瑁和蒯越都持有詐的猜測,唯蒯良喜仁政、善正合,故而沉默許久之后躬身道:“主公以英雄之姿立于荊襄,而今南部各州大亂,英豪輩出,主公應(yīng)該以廣攬賢才之氣魄,容納山野英才。”
“張繡品行不說如何,但歸降如有善待,日后對主公的名聲定也有益處。”
“哈哈,”劉表眼睛一亮,快速走向身材高大、面色堂正的蒯良,道:“子柔所言甚是。”
他這時才將消息攤開,而后對另外兩人說道:“此事,既不是張繡詐降,也不是他為人反復(fù)。”
“曹操攜天子詔書至南陽,張繡不敢違抗圣命,故而立即歸降,這我并不怪他。”
“而他復(fù)叛曹操,乃是因為曹操當夜至宛城后,貪戀張繡嬸娘美貌,故而強行納占,張繡不堪受辱,于是憤而動兵。”
“否則,曹操如此奸詐狡猾,豈會察覺不到?投降是真,復(fù)叛亦是臨時起意,而張繡求援并非設(shè)計,而是走投無路向我求救。”
“若是這個時候,我能施以援手,不光仁名遠播,亦可徹底收服張繡此人。”
這番話說來,其余三人也都是接連點頭,事情緣由若是如此,那也就說得通了。
蒯越甚至在一旁偷笑,蔡瑁也是面有難色,兩人對視一眼,暗暗搖頭。
曹孟德啊曹孟德,虧得我還幾次三番說你的好話,沒想到一來宛城,什么仁義、厚德、百年難見的英雄人物……全都破滅了。
說一萬句好話,都不如一納降睡人家嬸娘更有說服力。
蔡瑁臉都有些發(fā)紅,這段時日和蒯越飲酒時也沒少說自己對曹操的敬佩之情。
誰能想到結(jié)果會是這樣。
“夫天地能容者,天下英豪影從,吾有此氣度心胸,方可得南州士子敬仰,我意告知張繡,愿以新野兵馬相援,共同抵抗曹操殘部,防備兇兵反撲。”
“主公英明。”
事已至此,他們也沒什么好說的,緊急商議其實也只是形勢,主公早已在軍報之中有所決斷,想讓他們盡皆信服,而且他知道蒯越、蒯良兄弟所主張截然不同,定然會有不同的回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