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貪的,見過淡泊名利的,亦是見過視名望如甘霖視錢財如糞土的清流,唯獨今日獨見你這等……直抒胸臆的。”
“你想怎么要?我知你不是這種性子,清河百年的收成也未必有許都、長安多,乃至比不過淮南。”
華歆此刻心里還是滿懷希望的,但就擔心許澤很意外的說出一句“不,我就是單純要鯨吞”,那可就全完了。
不過許澤也沒有辜負他,笑道:“清河因河流得名,此河可通渠、調度漕運,將米糧、運送至青徐。”
“水路順流極快,陸路平坦迅速,可達往返的目的。”
“這樣并、幽、冀的特產,可以通達青徐,而青徐的特產也能到達冀州。”
“袁公昨夜睡醒,明日一睜眼就能吃到陳元龍最愛的魚生。”
那東西真能吃嗎?華歆覺得這例子舉的分明恨不得袁紹死。
許澤繼續道:“若是能主修出此道路,惠及萬民,多好。”
言下之意也簡單,如果道路、水運仍然還由張、房幾氏來把持,那么以后衙署做事還得仰仗他們。
“你約房氏的人來,先從他們入手,至于崔、張,不用管他們。”
許澤當天就派人去請衛臻、糜竺,讓他們將自家的商隊帶來。
多年累積,兩家的商隊早已發展壯大,在曹氏的地盤里穿行,且能將生意做到荊州、江東,已經是今非昔比。
百姓勞作所得,皆要用于生存的各項支出,因為有兩家巨商占整個大漢五成的商道,是以那些錢又會被他們賺去。
然后變成商稅,將一部分又回到大漢的國庫、府庫之中,這些錢的一部分又會用于土建、工造、征兵養兵。
可以說,在兩大巨商的運轉下,大漢的命脈亦是越發粗壯。
百姓得了保障,可以靠勞力來換取錢糧布匹,商賈能發家,繼而將商品賣到各處,大漢官署則有入庫之稅,因而能夠擴建道路,惠及民生。
可以說五州之地,已經運轉自如,想來日后的榮華富貴也不算什么奢望,而且現在是亂世之末,眼看有大諸侯要結束亂世,官員任職還不會滋生貪腐。
大亂之后,一來國力還不算是繁盛,二來中興的那些文武都還在,宵小不敢造次,貪腐的事情一旦被人披露,會被罵爛祖宗數代。
時隔多年,衛臻也富態了許多,長了濃密的胡須,和糜竺在去往清河的路上湊在了一起,索性就共乘一輛牛車同行。
“兵馬入了清河城,如今君侯要把清河連根拔了,這崔、張日后恐怕不再是望族了。”
“糜君帶商馬、巨富,衛某帶了匠人,清河工造皆不在話下,想來日后有數十年的生意可做,真乃是幸事也。”
他們在平原郡憑借劉備的關系,直接從高唐而山道入清河,省去了五日的繞路路程,這條路日后改建修繕,還可以長期走馬匹。
數十年的生意,還真不是狂言。
畢竟他們兩家在來這一趟的路上,就在有意無意的查探小道,勘察地形,準備了許多器具測繪,并且制成專門的行商圖紙。
糜竺身邊的族弟糜芳還帶著三名算數厲害的高手,在測算沿途的耗損和儲藏之法。
“君侯有大志向,”衛臻聞言點頭稱是,感慨起這些年的不斷壯大,“破城門之戰,已是殺得清河人膽戰心驚,入城之后秋毫無犯,不劫掠、不擾民。”
“讓我們來修道通渠,增稅收、增民收,之后應該還要再夏津一帶屯田種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