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善于掌控局面,常有謀思使得面面俱到,細處亦可顧及,可他的弱點也偏偏在此,”曹操伸手在地圖上敲打了幾下。
引得了劉協深思。
“當年,董賊禍亂雒陽時,鮑公曾經帶三千義士夜至雒陽,求見袁紹,那時大將軍何進已不在,唯有袁紹方可決斷。”
“偏偏袁紹擔心夜襲不能戰勝董賊,反遭其害,亂了雒陽局勢,于是允誠只能回泰山,又聚眾兩萬義士以武裝威脅。”
劉協長嘆了一口氣,光是聽這決斷,就能感覺到當年義士之無力,若那一夜動手,恐怕后面的事也不一定會發生。
曹操冷笑道:“多謀而無斷,便是如此,若是我用兵,子泓居于武城,我會不顧一切合圍,大軍前赴后繼七日破城。”
“再去馳援黎陽,為何?因為用兵不光要相信自己的布局、軍略,還要相信自己軍士的意志!人心最不可測,此測非是試探,亦是其潛力也。”
“人心齊,則數百將士亦能守城一月;人心不齊,譬如壽春,袁術號稱三十萬大軍龜縮守城,不也為雷簿、陳蘭開城相迎?!”
“丞相所言極是……”劉協能感受到曹操這話出自真心,同樣,這也是一句至理名言。
人心為重。
有時上下同欲就是可以打出以少勝多的曠世之戰。
“丞相之言,朕亦深受啟發。”
曹操笑道:“子泓此次襲鄴城,雖然違反了軍規,應當受責罰,可是卻得到了袁紹布防圖,得到了糧道情報,更重要的是,他可讓我再次確信,袁紹之缺陷。”
“子泓辛苦了,朕會著重賞賜。”
“那不行,”曹操笑道:“陛下可以暗中賞賜,但明面上一定要嚴懲問責。”
“……”
劉協思索片刻,點頭道:“好,依丞相之意。”
……
丞相府。
“嘖,這都多久了,怎么還不來。”
這曹賊,肯定和陛下憋著什么壞呢。
“子泓不必著急,”曹純連忙好言相勸:“方才丞相聽聞你在冀州所獲,情緒已有好轉。”
“不可能,他肯定要借此機會懲治風氣,用我來震懾其他將軍。”
這樣不光能趁火打劫,還可以壓一壓這幾年勝仗過多的氣焰,給所有將軍緊緊皮。
振一波軍紀。
“那不會,子泓你就等著賞賜吧。”
“哼,但愿如此,總之此次我有功績而無過,雖有驚卻無險,皆在掌控之中也,若要懲罰我可不服。”
許澤傲氣的說道。
“那是,子泓如臂使指,視袁軍于無物,如此行軍實在是令人敬佩。”
“你放心便是,絕不會遭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