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桑的女子更是眼浮異彩,想多看幾眼。
特別是那些降卒出身的屯民,每次看到許澤親自下田、常來坎上認真聽取的身影,都會目露感動、心生崇拜。
如果當年家鄉的每個胥吏、官員,都像許澤這樣務實、勤勞、親和,他們就不會變成流民,最后落草為寇。
許澤勞作一番后,有屯田的宿衛找來,帶了幾名耆老,同時后方還跟著一個皮膚黝黑、褲腿挽起的中年人。
“子泓?!?/p>
“棗君。”
許澤拱手,這是現任東阿令棗祗,主負責陽谷屯田事宜,他早年跟隨曹操,也是帶資而來,也是曹軍幾次頹敗之后,沒有機會大展身手。
現在能主理軍屯之事,對棗祗來說是一次盡用才學的機會。
所以他對許澤頗為感謝。
畢竟屯田策,是許澤率先提出的。
兩人一同沿田坎走著,棗祗身旁的這幾位耆老向許澤躬身道:“許先生,眼下臨近酷暑,陽谷之地許多農田,都有干涸的跡象,往年,濟水、大野澤都會短流,取水潤澤頗為困難。”
“能否,向曹將軍提及此事,各營分來的田土都各有肥瘦,收成恐怕也有分別……若是最終欠收,可否從輕處罰?”
棗祗笑道:“眼下仁政推及,酷暑天災亦是實情,若是欠收則可計入來年收成以換,如何?”
許澤面色不動,眉頭微皺,咋舌道:“若是這樣,收成受損將會極多,開了這個口子,很多人都不會盡力了。”
棗祗耐心一笑,道:“天象如此,如之奈何?”
“是啊,這也并非是我們偷閑,實在是每年都如此,不敢保證……若是按之前計數分粟,交了稅、還了耕牛、官犁,只怕是就不剩多少了?!?/p>
“還得欠!”
幾個耆老埋怨起來,但礙于許澤比他們大部分屯戶都要勤苦,不敢聲音太大。
唯一可以拿來說道的,便是許澤的百畝田,都在河邊,他根本不怕這些。
“好,我知道了,一天之內給諸位答復,請棗君安撫好諸位鄉親?!?/p>
棗祗還想再勸,但看許澤態度堅決,便收聲而笑,拱手告別。
許澤又巡逛了一會,直奔工坊而去。
……
“你的新歡呢?”
鄄城內,樸素黑袍、兩撇胡須斑駁,眉宇頗有英氣的戲志才詢問郭嘉。
“胡說什么?腌臜之詞,粗鄙庸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