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報傳揚三日,張揚、董昭原本難以支絀的局面瞬間盤活。
此時的長安舊都內,呂布從軍營回來,手捧頭盔進到正堂,鐘繇輕撫胡須滿面春風的等候。
“恭喜溫侯,立下曠世奇功。”
“哪里哪里,是鐘寺卿策應之功也!”
兩人稍加寒暄,呂布繼而興奮道“吾以天子符節招攬西涼部眾,得一萬余人正待整訓,關外還余馬騰兵馬,寺卿可否鎮壓之?”
“相信無礙,”鐘繇自信滿滿,“此次大勝全賴奉先之計,沒想到,溫侯亦有如此智計?!?/p>
“過獎過獎,”呂布從懷中掏出了一個錦囊,遞給了鐘繇“此乃是賈文和、許子泓之計也,早在我出發時,就隨董公仁送達我手,至長按后啟,讓我與寺卿假意不和?!?/p>
鐘繇接過一看,帛布寫著兩行字文武不合以惑敵,冒進開倉誘深入。
這就是錦囊之中的戰略,以惑敵、誘敵為主,而這個誘餌其實就是呂布。
用呂布的魯莽、冒進、急于立功,來擾亂敵人的判斷。
讓他們以為鐘繇和呂布不和,長安自亂,如此方才會上當。
不過,呂布和鐘繇這時復盤戰局才想起來,馬騰和韓遂還是很奇怪的,特別是韓遂。
一開始,他們是堅決不受此計影響的,不管如何傳出鐘繇主安撫、呂布主攻伐的消息,他們都只是暗中冷眼旁觀,或是陳兵邊關躍躍欲試,一直沒有大動糧草殊死一搏的意思。
太倉內二十多萬糧食,是最近幾年逐步運往,在沿途兩郡也購買了不少,是曹操應對關外諸侯的策略之一。
西涼大戰不休,各家軍閥到近年來才算是分出勝負,各勢力較為明朗,故此他們沒空屯田種糧,太倉的二十萬,對這些大軍閥來說也是極為誘惑。
本來呂布和鐘繇以為計策失敗了,可是忽然有一日,韓遂直接夜襲西關,舉大軍而入,意欲猛攻!
看得出來,西涼軍是對東行勢在必得,好像收到了什么密報似的。
但送上門來的機會,呂布自然不會放過,于是依計在太倉四周設伏,明處上則是讓鐘繇下調令讓呂布遠離長安。
由此再布疑團,讓韓遂更加堅信鐘繇和呂布不和。
在他們的意識里,鐘繇乃是高貴的世族子弟,家中門第極高,自己又是九卿之一,怎么會看得上一個武夫呂布!
呂布連馬騰、韓遂他們都看不起,一個背信棄義之徒罷了。
所以,這樣的狀況反而非常合理,于是長驅直入,逐步被引到了太倉,馬騰慢來一步,反倒是沒有中計太深,還能撤走。
這是二人意想不到之處,但終歸計策成功,大破敵軍,在這個關鍵時刻足以影響兩地大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