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太多了,地盤卻少。
耕種出來的糧食要用于軍資,袁術靠著假借天子符節得到的兵馬,才是一張張等著吃飯的嘴,所以現在的袁術很急,以后會更急。
廬江、丹陽若是都戰事不利,不斷耗損軍糧,麾下賊寇亂境就會越來越多,那些人本來就是賊寇,為求保全投奔了袁術。
本以為袁氏卓有盛名、漢帝安定后肯定會封爵拜官,他們也跟著回歸大漢,沒想到袁術是個反賊……他根本不鳥詔書。
……
當夜,許澤、陳登到司空府,將軍情稟告給曹操。
“袁術,冢中枯骨耳?!?/p>
曹操笑罵了一聲:“我豈會將他放在眼里,聚集賊眾,不顧百姓而擴軍,我只需以天子詔書,將會稽、吳郡兩地給孫策治理,他必會離袁術而去?!?/p>
“不過,攻占廬江倒也是好事,”曹操思索了片刻,道:“廬江太守陸康,的確數次上書求援,言袁術之不臣。”
“其余宗親需要鎮守各處,子泓領軍作戰設計又常謹小慎微,頗為麻煩……”曹操反復踱步,眉頭緊皺。
末了走到他身前道:“我讓程昱、董昭為左右監軍隨行,予你自青州兵里挑選萬人帶走,加上你營中舊部,一共一萬七千人。”
“如需用計,你們需要一同商議?!?/p>
他不是信不過許澤,主要是許澤獨自領軍,打仗用略是沖著“全殲”去的,恨不得把敵軍殺光。
有這兩人在旁商量著,不至于那么麻煩。
說完曹操伸手理了理許澤的衣領,道:“左右也是個君侯了,到了廬江權勢地位也不弱于人?!?/p>
“明白!不丟分!”
許澤大聲回應道。
春耕過后,袁術的檄文直接送到了許都,在此之前自然已傳遍了豫州、揚州。
檄文也并非要反漢,只是偽造了太傅、太仆的名義,大書曹操裹挾天子,詔書皆為他心意,實乃是另一個董卓。
在名義上,高呼不奉許都漢廷,將曹操視為曹賊,效仿當初“橋瑁假借三公之名討伐董賊”,呼吁各諸侯除曹勤王。
但是沒什么人鳥他。
陸康、陳國相駱俊都直接拒絕了袁術借糧借道的請求,回信中連裝都不裝,直接開罵。
袁術氣得怒不可遏。
“這個陸康!真不知好歹!立刻傳孫策來,他只要給我滅了陸康,丹陽我也給他!他說的那件事我也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