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咱農業三期要建立第二序列機制。”
“不是掛財政,是掛‘人力效益績效模型’。”
“我們不是平臺,但我們得能講清楚——錢花下去之后,村級是不是用得起,用得穩。”
陳默第一時間問:“指標怎么算?”
李冬生盯著他看了兩秒:“我們不算錢。”
“我們算‘項目效用周期’。”
“也就是:一項農業設備投下去,用了多少天、多少人、產生了多少次反饋,間接推動了多少次農業局調度。”
“這叫‘效能鏈’。”
“不是賺多少錢。”
“是花這筆錢,產生了多少個‘政策行動’。”
張偉立馬明白了:“這是——制度效率變現的方式?”
李冬生點頭:“書記要的不是回本,是能不能把一筆預算用出三次波動。”
“平臺那邊跑實力,我們這邊跑結構。”
“結構穩三年,他們才有生意跑三年。”
“我們要讓書記明白一點——沒有閉環,就沒有你這些經濟動作的舞臺。”
……
話音剛落,書記辦公室里,王飛就接到了省委副秘書長陶成打來的電話。
“老王,你們那農業三期的閉環系統,我這兩天看了下。”
“系統是好系統,就是我聽說你們那邊的醫療平臺也起了?”
“我得問一句,你現在是準備走雙線,還是準備選人?”
王飛笑了一下:“你不是看不懂這個局。”
“我不是不選。”
“我是要看誰能把自己的線——拉成面。”
“誰要是只會亮數據、秀機制,不講后路、講對接,我就不抬他。”
“我抬的人,要能兜盤。”
陶成“嗯”了一聲:“行,這話我聽明白了。”
“那這次縣域副本機制的第二輪甄選名單,你那邊就把農業三期那位李同志和平臺的鄭同志,一起報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