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霍凌英挑的公立學校也沒那么不好,升學率雖然一般,可是學校也是抓成績的,無論氛圍還是環境都更適合祝沅這種平民出身的人,在這里學習他更有歸屬感。
霍凌英給他找學校的時候完全是按照祝沅的心思來,沒有像方彥那樣質問為什么,也沒有霸道蠻不講理讓他聽從自己安排。
他效率很高,不出一個星期就把所有手續流程走完,很快祝沅順利被安排插班進入學校,跟著新同學們開始上課。
彼時新學期剛開學不到十天,距離六月的高考還有整整一百二十五天。
只有一百二十五天,對祝沅來說非常艱難。雖然之前他已經自學完高中數學,趁著寒假又狠狠惡補了其他學科,但依舊不夠。
當年沒有輟學前,祝沅各科成績都很不錯,但那也是十幾年前的事了,現在想靠短短一百多天追趕上其他人,難度不亞于登天。
理科其實還好,畢竟底子還在,又有霍馳幫忙補課,問題不算大。
可是英語是實實在在的難題。祝沅以前英語就算個短板,只會刷題背課文,完全就是啞巴英語,一張嘴就廢
好在還有霍凌英。
于是每天早上下樓吃的前十五分鐘,就是他們夫夫倆定好的“英語時間”。在這段時間里,祝沅被規定只能用英語和霍凌英交流,想要什么都得按照規定來。
這是霍凌英提出來的,“任何語言被創作的初衷都是為了方便交流,如果不能實踐運用到現實生活,那將沒有任何意義。”
他把房間里所有能觸及的地方全部用便利貼貼上相應的單詞,以便祝沅加深記憶,時不時地糾正他的發音,告訴他哪些詞只有在特定場合下才能使用。還利用周末休閑的空當陪他一起看外國電影,專挑那些經典且對話并不復雜的老片看。
這些其實都是給學齡啟蒙的孩童學習英語的手段,但霍凌英覺得也可以同樣套用在祝沅身上。
事實上也確實很有用,祝沅在短短一個月內基本實現簡單的英語對話交流,一些短劇也能不對比翻譯聽懂。
在這個基礎上,他學習英語的動力更強。
除此之外,霍凌英還請了好幾個家教幫忙輔導祝沅另外幾門課,祝沅從剛入學的第一次測驗只考了三百多分,到兩個月后的期中將近五百分,可以說付出了百分之兩百的心血。
國內高中的生活非常艱苦,祝沅每天時間被擠得滿滿當當:早上五點起床,六點半到達學校早讀,經過一整天高強度學習,十點晚自習下課回來,吃點宵夜繼續挑燈奮戰,通常要到十二點以后才能睡覺。
這還是霍凌英的強制要求,因為擔心這樣會拖垮祝沅的身體。
連周六周日的時間也被安排滿了,霍凌英向學校申請雙休,然后把補課的老師請到家里來,既能保證祝沅能夠好好休息,又不讓進度被落下。再加上祝沅自己努力,腦子也不笨,分數突破的很快,坐火箭一樣。
雖然辛苦,祝沅心里卻很充實。他在燈下對著小山一樣高的試卷奮筆疾書,意識經常模糊,錯以為自己真的回到少年時期,好像青春重新來過。
霍馳見他那么拼,大約懂了他爸的心思,再也不抱怨一句,每天晚上陪著在旁邊,終于對自己的人生也開始認真規劃,不想給他爸爸丟臉。
再聽到郁斯的名字,祝沅只覺得恍惚,趴在課本上呆呆的想了很久,才從犄角旮旯里扒拉出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