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要不少錢。”宋鳳蘭道,“沒有上興趣班還好,要是學一些其他的東西,花錢就多了。梓航有學習一下鋼琴,學得一般,主要也就是陶冶陶冶性情。買鋼琴要錢,請老師也要錢。這還是養一個孩子,要是多養幾個,花的錢更多。”
“你們有錢,不用擔心沒錢養娃。”于小姨道,“多生幾個也養得起。”
“不是養不養得起的問題,是養孩子,得用心照顧孩子,總不能生了孩子就往旁邊一扔。”宋鳳蘭道。
前些天,胖嫂給宋鳳蘭打電話,說是郭鵬夫妻抱養的孩子現在還在范雅妮家里,還是讓郭母帶孩子。郭鵬夫妻沒有想著把孩子抱回去,就跟沒有這個孩子似的。
宋鳳蘭想那個孩子到底不是郭鵬夫妻親生的,他們自然不可能多去管。
“你二表嫂生的孩子多。”于小姨道,“她要是在家里能安安心心帶孩子,不工作也沒有事情。她就是……帶孩子又不好好帶,又想著工作上的事情。到底是手里沒有錢,這才心慌的。等過一陣子,心態就穩住了。我們家的情況就是那樣,她想要多的也沒有,人得認清楚現實。”
于小姨認為江二嫂是以為他們有宋家人作為親戚,這才想著要更多的東西。
大年初二的時候,江二嫂看到江雨菲被宋家人冷待,江雨菲還得在那邊賠笑,江二嫂就不敢再多說讓宋家幫忙的話了。
江二嫂意識到宋家人把于小姨跟江家人分開,宋家人沒有打算那么給他們臉面。
“這都得有一個過程,從鄉下過來沒有多久,容易飄了。”于小姨道,“她是知青,原本不是鄉下的,但到底不如首都這兒的。”
于小姨是想宋大嫂是鄉下女人,宋大嫂剛剛來城里也是不習慣的,于小姨這才想跟宋母說一說。宋大嫂表現得很好,宋母沒有去說宋大嫂的不是。
江二嫂都那么大了,重要的還是得看江二嫂自己。宋家情況比較好,家里東西多,是怕孩子們歪了。而江家擁有的東西少,就怕江二嫂跟她的孩子非得去跟別人比較,哪里有那么好比較的,比較不了的。
“是不如首都,首都是全國的中心城市。”宋鳳蘭道,“我在南城待著的時候,就覺得還是首都好。”
“你現在回到首都,安安心心地過日子。”于小姨道,“以后都是安穩太平的日子。”
“是安穩太平。”宋鳳蘭點頭,她一定多多研究戰機,讓他們國家的戰機更加強大。只有國家強大了,才不會挨打。
國家不強大,就算有外國支持,等到后面,這個國家也是成為別人的盤中餐。一開始,這個國家可能會覺得大國支持自己呢,自己就使勁兒打,借錢打,死傷無數,等后面,別人談和,這個國家成為一盤菜,而不是坐上桌的人,連狗都不如。到處求人都沒有用,別人只會說他們有毛病,還說他們沒有牌可打了,那些大國給出的條款已經非常不錯了,該點頭了。
前世,宋鳳蘭沒有經常刷軍事頻道,但是她沒少看熱搜。單身狗,多看看新聞,也避免跟社會脫節。
宋鳳蘭沒有跟家里人去說什么國際形勢,她知道的也不多,她只知道落后就得挨打。她是科研人員,只要管好手里的事情就好了,不用去操心別的,她又不會帶兵打仗。
“之前,老二家的,是想讓你們幫忙,年初二吃飯的時候,她看到雨菲……也就沒有開口了。”于小姨直白地說出來,“他們的日子還能過下去,讓他們自己過。”
“小姨,您不用太操心。”宋鳳蘭道,“生命總會自己找到出路。”
“對,是會自己找到出路。”于小姨認可宋鳳蘭說的話,“就是不能太心軟。”
于小姨不想總是面對兒媳婦,老大家的知道她是什么性子,現在也不多說。江大嫂明白于小姨現在不是家里最底層的了,人家有娘家人撐腰,江大嫂對于小姨的態度好了很多,江大嫂做了好吃的還叫于小姨吃,沒有悄悄地藏起來。
宋家給于小姨的吃食多,江大嫂一房吃了不少。江大嫂總不好藏著自己弄的那些吃的,那會顯得她太過小氣,不好看。
江家大房和二房分家后,他們分開做飯。于小姨在大房,她自然是有幫著大房做飯,江二嫂多少還是有些怨言的。江二嫂認為于小姨沒有幫助二房多做事情,于小姨都在幫助大房,偏心大房。
“我出來找你媽,說說話。”于小姨道,她也不是經常過來。
于小姨知道自己過得沒有姐姐過得好,自卑是有一點,可從出生的時候,她就不如她姐姐的。她姐姐是父親原配生的,原配的家世也好,而自己是姨娘生的,姨娘的家世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