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宗朱棣只想著下西洋可以弘揚明朝國威,萬朝進貢,確立明朝宗主國地位,從而保障明朝的軍事地位。
而太子朱高熾呢,就看見鄭和下西洋勞民傷財,加重了朝堂財政的負擔?!?/p>
朱棣……
朱高熾……
神跡絲毫不留情面的把二人心中所想全部說了出來,且說的分毫不差。
朱棣下西洋之舉的確為了拖延大明朝的版圖而已,他還沒考慮過經濟層面的問題。
而朱高熾則是連版圖都沒考慮,他覺得他爹打下的江山已經夠大了,大到維持起來又是一筆大的費用。
劉徹一聽,后朝王朝似乎也和自己想的一樣,弘揚國威!
不過,神跡所說的下西洋是什么意思?
劉徹對此特別感興趣。
【明太宗朱棣】:如何賺錢。
【明仁宗朱高熾】:如何賺錢。
朱棣和朱高父子二人默契發問,于賺錢方面,真是他們父子二人的短板。
【自然還是要展開貿易,而且大明王朝也有實力也有硬件條件來展開貿易。】
【朱高煦】:商人卑微,就憑著他們能給大明帶來多少銀子?
朱高煦還以為神跡要說什么好主意呢,結果是貿易。
看的出來,朱高煦的確是打仗的好手,但是對于經濟這方面,要是他爹和他哥是零,那么朱高煦就是個負數。
【要是從數據看,商貿的確看起來沒那么重要,咱們用數據說話,給大家舉個例子。
明朝財政收入包括田賦,也是明朝最主要的收入大概為2600萬石。
在其他朝代占大頭的鹽稅200萬兩左右,茶稅10萬兩,其他貿易稅加起來不過十幾萬兩銀子?!?/p>
趙匡胤看到明朝的數據沉默了。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明朝的財政真的完全依賴于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