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誥書一下,“才疏學淺”的宰相班底大變動,五位宰相被罷相。
而這被罷相的五位中,韋安石和張說是太子李隆基的人,郭元振幫過韋安石應該也是李隆基一黨,李日知黨派不明,竇懷貞是太平公主一黨。
可以看出此次罷相,太子李隆基的損失明顯要大于太平公主。】
天幕中的唐睿宗李旦再次把權利的卡片從太子李隆基手上抽了回來。
此時權利的天平又開始向太平公主傾斜。
【幾個大招下來,可以看出太子李隆基的實力被大大削弱,且他和太平公主間的政斗也愈發劍拔弩張。
而削弱了李隆基勢力的唐睿宗李旦卻在這個時候選擇讓位于太子李隆基。
無疑是又給太子李隆基一方增加了勢力,而他自己退居幕后。
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唐睿宗李旦讓位給李隆基是一場父慈子孝。
太子李隆基開始不肯當皇帝,說自己功勞淺薄怎么能當皇帝,但是唐睿宗李旦卻說自己之所以能得到天下全是因為太子李隆基的功勞。
但是太子李隆基還是不肯當皇帝,唐睿宗李旦又說,你既然是孝子,為什么非要等朕死了在繼位。
最后太子李隆基答應了唐睿宗李旦,繼位登基。】
父慈子孝!
天幕上出現了這個閃亮大字!
但是李旦看到這幾個大字并沒有感覺到什么父慈子孝,反倒是危機重重。
李旦開始心口發悶,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自己之前的操作,面上他是放權給了太子李隆基,但是放權之前他卻集力打擊了李隆基的勢力。
這般,就算李隆基有皇帝之名,但并沒有皇帝的實力,這種場景似曾相識,讓李旦想到了
【唐睿宗李旦雖然成為了太上皇,
但是他并未把所有大權交接給唐玄宗李隆基。
《舊唐書》記載,已經是太上老君唐睿宗李旦每隔五天就在太極殿上朝,并且對自己的稱呼還是曰朕,三品已上官員的任免大權仍舊在太上皇李旦手中。
而登基的皇帝李隆基,
只能在武德殿上朝,
并且身為皇帝的李隆基不能自稱朕,
只能自稱予,
手中只有三品以下官員的任免權。
這么說吧,也就是大官還是李旦說了算。】
蜀
“這和唐睿宗李旦自己當皇帝有什么區別,
太子李隆基就是一個傀儡皇帝罷了。”阿斗皺著眉頭,他覺得這樣根本不叫讓位。
【阿斗】:既然這樣,他還讓什么位!自己當皇帝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