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占據了大半空間,結構復雜,有大小不同的齒輪,曲柄和軌道,還帶著一個放大鏡和一個類似縫紉機踏板的東西。
旁邊還有幾臺剪輯機,這是一種可以同時查看畫面和聽到聲音的神奇機器,操作起來需要手腳并用,既看放大鏡里的畫面,又要用腳控制播放速度,手里還要隨時標記或剪斷膠片。
幾個穿著藍色工裝的中年男女坐在剪輯臺前,神情專注。
有的在小心翼翼地粘接膠片,有的腳踩著踏板,眼睛緊貼放大鏡,手指輕輕推動膠片,在尋找一個精確的剪輯點,手中鋒利的剪片刀蓄勢待發。
——————————
一位老師傅接待了他們,看完介紹信,確認了身份和來意,老王師傅原本公事公辦的態度立刻變得熱情了不少。工業部牽頭,動用軍用直升機拍的片子,這分量可不輕。
”哎呀,歡迎歡迎,許師傅,有日子沒見了,這位就是介紹信上說的蘇干事吧?真是年輕有為,工業部里點將的英才啊。”
老王師傅笑容滿面,招呼助手,”小張,趕緊,給蘇干事和許師傅他們安排個工作臺,最邊上那個二號臺空著呢,把機器都給調試好。”
老王師傅轉向蘇長順,態度非常配合:“蘇干事,您放心,臺子和設備隨便用,需要什么耗材找小張領,至于片子怎么剪,那是你們創作的事,我們這原則上不插手,就是提供場地設備和操作支持。不過嘛,”
他話鋒一轉,帶著點自信和自豪,”廠里老師傅多,經驗豐富,要是剪輯上遇到啥技術難題,或者想聽聽專業的建議,隨時找我們就行。”
這是既給了充分自由,又暗搓搓地表達了京影廠的專業素養和提供幫助的意愿。
蘇長順心下了然,笑著客氣道:“多謝王師傅,太感謝了,您這地方,看著就專業,我們初來乍到,就是需要您這樣的老師傅多多指點?!?/p>
簡單寒暄后,蘇長順和許富貴將沉重的膠片箱放在了分配好的二號剪輯臺上。
面對這個布滿旋鈕,杠桿,踏板和放大鏡的精密儀器,蘇長順有點懵。
上輩子他對剪輯的印象停留在鍵盤鼠標加鼠標拖動的數字非線性編輯,那叫一個便捷直觀。
眼前這個?這是最古老的剪輯手法了,純物理手工,這活兒費精力的很。
許富貴倒是顯得很從容,甚至隱隱有些興奮。
他拍拍蘇長順的肩膀:“蘇干事,甭擔心??次业?,這玩意兒,原理都差不多,手熟了就好。”
只見許富貴熟練地打開片箱,小心地取出幾個核心的素材片盤,在剪輯臺的掛架上掛好。然后他調整好放大鏡的高度和焦距,腳輕輕踩下踏板,雙手輕輕推拉膠片…
膠片上的畫面瞬間動了起來,無聲的畫面,在放大鏡下清晰地呈現出李慶祥那張專注,嚴厲又飽經滄桑的臉,和他身邊賈東旭那咬牙硬撐,汗水淋漓的側臉。
連鐵錘砸在燒紅鋼鐵上迸射的細小火星都看得清清楚楚。
”嘶——”
蘇長順和許大茂同時吸了口氣。
這種直接在高倍放大鏡下觀看原始膠片影像的沖擊力,是后世液晶顯示器無法比擬的,顆粒感十足,卻又帶著一種原始的真實力量感。
許富貴一邊腳踩踏板控制膠片的速度,手調節微調旋鈕尋找精確幀,一邊對蘇長順說。
”蘇干事,按您劇本的要求,李師傅這段最出彩的,就是他眼神和落錘那個發力點的配合,我們得把這一小段找出來,跟賈東旭咬牙的表情剪到一起,效果就出來了,您看這樣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