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的一生堪稱傳奇。這位曾誓死效忠隋朝的將領,在太宗的斡旋下轉投大唐,從此開啟了他名垂青史的征程。
“后來他與李勣定下奇謀,夜襲陰山,一舉殲滅東突厥。當頡利可汗被生擒至長安時,高祖大宴群臣,命其跳突厥舞助興,真乃我大唐盛世之寫照!”李隆基說著,意味深長地看向李乾,“若卿等能平定吐蕃,生擒其贊普,朕也當效法高祖舊事!”
此言一出,李乾頓覺熱血沸騰,抱拳朗聲道:“臣等必當肝腦涂地,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善!”李隆基滿意頷首。
吐蕃之地,自秦漢以來便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秦皇漢武尚且束手無策,若能在他手中平定,必將成就曠世奇功。
想到這里,李隆基心中愈發暢快。
“這便是英公李勣。”李隆基移步至另一幅畫像前,繼續為李乾講解。畫中人身著戎裝,眉宇間透著睿智與堅毅,正是那位與李靖齊名的傳奇名將。
李隆基的語調中帶著幾分敬重,“他運籌帷幄,智計百出,堪稱太宗的左膀右臂。更難得的是,太宗特賜國姓,滿朝功臣中,獨他獲此殊榮。”
李勣為大唐立下的汗馬功勞,實難盡數。
而最令人稱道的,莫過于他與李靖聯手剿滅東突厥的壯舉。
當時二人定下奇謀,李靖正面強攻,李勣則斷敵退路。正是這一部署,使得李靖夜襲陰山時,頡利可汗進退維谷,最終在唐軍窮追不舍下,于磧口束手就擒。
“這是河間王李孝恭。”李隆基略作停留,便向內層走去。這位位列功臣次席的宗室名將,其赫赫戰功多半得益于李靖的輔佐。
最內層供奉著趙國公長孫無忌,既是文德皇后的兄長,又是開國,魏征的諍諫之功不可沒。其才學與氣節,堪稱千古士人典范。李乾不禁整肅衣冠,對著畫像深深一揖。
“李卿,”李隆基略顯詫異,“長孫無忌等功臣功勛更著,卿為何獨拜魏征?”
李乾恭敬答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功業固然可敬,然風骨更為難得。魏征公以直諫為忠,以死諍為節,此等氣概,當為萬世師表。臣不敢不拜。”
這番話擲地有聲,在凌煙閣內回蕩。
畫像中的魏征目光如炬,仿佛穿越時空注視著這對君臣。李隆基聞言,若有所思地望向魏征畫像,一時間閣內陷入莊重的靜默。
“善!此言甚合朕意!”李隆基撫掌而笑,目光炯炯地注視著李乾:“侯君集雖功勛卓著,卻失之操守,終致身首異處。二十四功臣中,能兼具蓋世功業與千秋風骨者,唯魏征一人而已!李卿當以此自勉。”
“臣謹記陛下教誨,定當效法魏征公之風骨!”李乾朗聲應答。
這番期許之重,令一旁的太子李亨都不禁側目。
即便是他這個儲君,也未曾得過父皇如此殷切的期望,心中不免泛起幾分酸澀。
“隨朕來。”李隆基朝李乾一招手,步履輕快地向前走去,袍袖生風,竟顯露出幾分少年般的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