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朕來。”李隆基朝李乾一招手,步履輕快地向前走去,袍袖生風,竟顯露出幾分少年般的朝氣。
穿過重重殿宇,三人來到頂層密室。此處雖不過三間房大小,卻戒備森嚴,十余名內侍肅立守衛。
“陛下可是要開啟秘閣?”為首的內侍總管疾步上前行禮。
“自然。”李隆基微微頷首。
內侍立即捧來一卷明黃綾緞,其上墨跡猶新。李隆基向李乾解釋道:“此乃太宗御筆所書規制。即便是朕要入內,也需加蓋玉璽為憑。”說著取出傳國玉璽,鄭重地鈐印其上。
待內侍總管收好綾緞,取出一把鎏金鑰匙打開密室大門,恭敬地退立一旁。
室內陳設簡樸,唯見幾排檀木書架,上面整齊擺放著數十個紫檀木匣。這些木匣雖歷經歲月,卻因精心養護而光潔如新。
“此乃大唐最高機密所在。”李隆基神色陡然肅穆,“李卿切記,出此門后,今日所見所聞皆當忘卻。”
“陛下,”李乾聞言立即躬身,“臣聞察見淵魚者不祥。既是朝廷機密,臣不敢與聞。”
“糊涂!”李隆基失笑道,“這些并非宮闈秘事,而是我朝耗費數十年心血收集的吐蕃山川地形圖。若無此物,卿如何為朕平定吐蕃?”
說著,他親手打開一個木匣,取出一卷繪制精細的輿圖。
羊皮紙上,吐蕃的山川河流、關隘要塞無不標注得清清楚楚,甚至連各部落的駐牧之地都歷歷在目。
李乾頓時喜出望外,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山川地形之于行軍打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雖然李乾已收集了不少吐蕃情報,但眼前這些被列為大唐最高機密的資料,其價值簡直難以估量。
若能善加利用,對吐蕃的了解必將更加深入,平定吐蕃的勝算也將大增。
“李卿,你的謀劃雖好,但勝算終究有限。”李隆基右手一揮,意氣風發地說道:“朕之所以應允,正是因為手握這些機密!這是大唐百年積累的吐蕃情報,若能妥善運用,可將你的謀劃勝算提升至三四成。”
李乾恍然大悟,激動地握緊拳頭:“陛下圣明!”
“當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江夏王李道宗護送之時,暗中帶去了大批能工巧匠。”李隆基臉上浮現出欽佩之色,“太宗皇帝此舉,表面上是欣賞松贊干布,實則借此叩開吐蕃大門,暗中查勘其山川形勢。”
說到此處,玄宗的笑容愈發深邃:“自此之后,我大唐使者便能名正言順出入吐蕃,暗中繪制地形。數十年來,方有今日之積累。”
李乾聽罷,既驚且喜,更是不勝感慨,太宗皇帝深謀遠慮至此,真不愧為千古明君!這份遠見卓識,這份未雨綢繆的智慧,令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