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科的主意!”老頭突然提高聲調,從相框后抽出張投訴單,“我跟安保公司吵了三次,說廣角鏡頭更保險,可他們說定焦維修便宜。”他指著單子上的簽字,“你看,副館長劉正明,黑體字加粗,我還打了三個感嘆號。”
段景宏拿起空的青銅著色劑瓶:“退休前三個月領了二十支這種顏料,滇王印用的正是同型號。”
劉正明拉開東廂房的柜子,十二支未開封的著色劑整齊排列:“給省博老同事幫個忙,他修復戰國銅戈缺色。”
他敲了敲玻璃瓶,“退休時打包漏了,后來才發現多拿了,你看這批號,跟博物館庫存登記冊對得上。”
葉瀾滄的筆尖停在筆記本上:“六月初六黑石渡交易那天,有人看見個像你的老頭在渡口。”
“膽結石犯了!”劉正明猛地翻出衛生院收費單,輸液時間從早八點到晚五點,“護士長罵我不肯住院,說再拖就得切膽囊。”
他指著收費員簽字欄,“沐思茅那天正好在衛生院兼職,給我扎的針,手比護士還穩。”
段景宏看著收費單上清秀的字跡:“你這么幫她,就因為手藝好?”
“她修的第一件器物是個漢代陶罐,這東西一般人可弄不好,從本質上來說需要很強的手藝天賦。”劉正明忽然從書架深處拿出個木盒,里面是片修復完整的陶片,“裂縫走的是蟠螭紋腰線,她沒用傳統石膏填補,而是用同年代的陶土調了色,從斷口紋路到沁色都嚴絲合縫。”
他的手指劃過陶片邊緣,“這種靈氣,十年難遇,她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哎!”
葉瀾滄合上筆記本,目光掃過墻上的《古滇國疆域圖》:“您對博物館失竊案怎么看?”
劉正明突然站起身,走到條案前,拿起那支未寫完的狼毫筆。
墨汁在宣紙上暈開,他寫了個“贗”字,又重重劃掉:“干了三十年文物工作,睡覺都怕展柜玻璃響。”
“滇王印丟的那晚,我在昆明女兒家抱外孫女,可整整三天沒合眼,總想著展柜里是不是空了。”
他指著書架上一疊剪報,全是歷年文物失竊案的報道:“九二年大理崇圣寺被盜,我寫了兩萬字分析報告;九五年省博青銅器失竊,我半夜坐火車去現場畫草圖。”
老頭的聲音突然發顫,“有人說我想搶功,可文物這東西,丟一件就少一件,比割我的肉還疼。”
段景宏看著老人斑白的頭發:“您覺得誰最可能偷滇王印?”
劉正明突然從木箱底層拿出個筆記本,里面貼滿了黑市交易的剪報,其中一頁用紅筆圈著“古滇國文物走私網絡”:“滇南邊境的馬幫、城里的古董商、甚至博物館的臨時工”
他的手指劃過一個名字,又迅速蓋住,“但沒證據,說什么都是瞎猜。”
葉瀾滄注意到筆記本邊緣寫著字的草稿,被反復涂畫:“您有沒有具體的懷疑對象?”
“具體懷疑對象有用嗎?沒有證據的話,就得爛在肚子里。”劉正明合上筆記本,推到段景宏面前,“這是我退休后整理的黑市線索,你們拿走吧。
“但有一條,別信那些說‘認識真印買家’的人,十有八九是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