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院條件有限,下發的醫療箱里就一套聽診器,一個簡易手術包,兩卷紗布,一個鋁盒注射套裝,里面有一根注射器,四根需要重復消毒使用的注射針頭。
常備藥品也只有幾瓶感冒發燒拉肚子的,外加一瓶醫用酒精,幾瓶生理鹽水。
衛生院的設備和藥品都不豐富,按照張前衛的說法,村里的赤腳醫生,大部分都需要上山自采中草藥,然后自己配制相應藥品。
西源這邊與其他地區不同,地處偏僻,物資匱乏,醫療還是以中藥為主,西藥為輔。
成了赤腳醫生以后,確實不用和其他社員一起上工了,但是該上山還是得上。
關于這點李易民倒是不排斥,就算不采藥,他也有上山的打算。
老娘給塞的臘肉就只有那么一點,槐嫂子再節省的分配,也頂多能堅持半個月。
他不介意吃高粱面,但是害怕肚子里沒有油水。
今天去供銷社的時候,他本想買點肉回來熏著,一問才知道,只有重大節日和過年的時候,才有肉類供應。
有錢都買不到,他就只能寄托上山搞點野味兒,或者下水捉點兒魚。
哪怕活了兩輩子,再見多識廣,也只有真正下鄉了,才能真切體會到物資匱乏到底是什么模樣。
活著,還要活好,在這年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活著,活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運氣好的時候還能獵到野豬和狗獾子。
李易民沒有獵槍,有也用不來那玩意兒,所以他選擇下套。
野豬和狗獾子他也不想,能套幾只野雞就心滿意足了。
下鐵絲套是個技術活兒,得先找到獵物的活動痕跡,然后利用荊棘林子做天然屏障,堵上其他去路,只留下一條小道給獵物通行。
鐵絲套子就設在小道的入口或者出口,綁上單向活扣固定好,在鐵絲套子的反方向放點高粱米或者玉米粒作為誘餌。
然后就可以坐等獵物上門了。
這都是老家外公小時候教的法子,李易民用得駕輕就熟,小時候的油水基本上都是這么來的。
在小松林里下好十來個套子,李易民就在松林里轉了轉,采了幾種常見的草藥。
中午回去之后,下午就沒再出門,擱家里陪著小肚兒玩了一個下午,教她學了自己的名字,又從1數到了20。
夜里社員們下工以后,照例來院子里湊熱鬧。
沒人看病,李易民給幾名上了年紀的老人把了把脈,除了常見的老人病之外,都沒什么大問題,挺好。
第二天早上李易民照例去小松林里轉了轉,鐵絲套子都在,放的誘餌卻全都消失干凈,結果一個獵物也沒有套到。
第三天一樣,顆粒無收。
第四天再去的時候,碰見了唐擁軍,得知他的目的,差點笑岔氣。
“村里人打獵去的小松林可不在這兒。這里天天人來人往的,全村人冬天拾柴火都在這里,野味兒早就被趕跑了。”
鬧了個烏龍,李易民臉上有些掛不住,不解地說道:“咋能沒獵物呢,我撒的那些誘餌全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