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人附和。
跑堂伙計嗓子微啞:
“好嘞!‘恪記秘制蝗醬’,咸鮮下飯,二十文一罐!
買兩罐送一包‘蝗蟲蛋白餅碎’!泡粥頂餓!”
后廚,大師傅正熱火朝天地炒菜。
鍋中油熱,挖一大勺暗紅蝗醬下去,“滋啦”一聲,濃郁的醬香混合著肉末(或素菜)的香氣驟然爆發,引得排隊的人紛紛抽動鼻子。
旁邊大鍋里熬著稠粥,伙計不時將灰褐色的蛋白餅掰碎撒入。
這蛋白餅,不僅出現在恪記的粥棚食鋪,更以驚人的速度出現在意想不到的角落。
長安城外,左武衛軍營。
幾個剛下崗的軍漢圍坐火堆旁。
一人掏出油紙包裹的灰餅子,掰下一小塊投入滾水。
硬餅很快化開,水變得渾濁濃稠。
他呼嚕嚕喝了一大口,咂咂嘴:
“嘿,確實頂餓!比啃死面餅強!
聽說是蜀王殿下為賑災弄的?殿下仁義!”
“可不是!上頭好像也在商議,說不定日后行軍能帶上,輕省!”
另一軍漢也掏出餅,小心地咬一口硬餅慢慢咀嚼。
深加工的利潤如滾雪球般增長。
收購蝗蟲才幾個錢?
變成粉、醬、餅后,身價打著滾地翻!
恪記的銀庫肉眼可見地充盈起來。
李恪毫不猶豫,將大筆利潤直接投入,從南方及糧商手中購入陳糧粟米,源源不斷運往各地恪記粥棚。
粥棚的稀粥不再清湯寡水,摻入大量磨碎的蝗蟲粉或蛋白餅碎,變得濃稠而頂餓。
恪記的“商譽”與“仁義”之名,在災民與底層百姓中達到了頂峰。
巨大的利益,如同冷水滴入滾油,在長安勛貴圈中炸開了鍋。
長孫府邸,氣氛凝滯。
長孫無忌面色鐵青,盯著管家呈上的幾罐黑乎乎、散發著怪異酸臭的“醬”,以及幾包顏色發暗帶霉點的“粉”和幾塊硬得能硌壞牙的“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