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條件?"
"第一,必須簽正式的合作協議,明確雙方責任。第二,要派技術人員全程跟蹤指導。第三,試驗過程要詳細記錄,成功后要寫技術總結。"
這些條件鄭昊都能接受,尤其是第二條和第三條,他知道自己在村里待的時間不多、市里派人前去指導,加上他的幫助,一定能將村里那批知青培養出來,之后他便可以去做他該做的事了。
"這些都沒問題。還有嗎?"鄭昊問到。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王廠長停頓了一下,"如果試驗成功,你們村要配合農林局向其他村推廣這個技術。"
"這個當然沒問題!"鄭昊立刻答應,"技術成功了就應該推廣,讓更多的農民受益。"
"那就好。"王廠長滿意地點點頭,他越來越看好眼前的這個小伙子了。
下午兩點,鄭昊和王廠長再次來到農林局。這次不光是李德華和張德全,連局長劉豐收也親自出席了。
劉局長是個五十多歲的老干部,看起來很有威嚴,但說話很和氣。
"小鄭,你的技術方案我看過了,確實做得很專業。"劉局長開門見山地說,"我們決定支持你們的試驗。"
"謝謝劉局長!"鄭昊激動地說。
"不用謝我。"劉局長擺擺手,"說實話,你們這個試驗對我們也很重要。"
"每年上級都有新技術推廣指標,但農民不配合,我們也很為難。你們主動提出試驗,而且技術方案這么詳細,正好解決了我們的難題。"
"局長,您放心,我們一定會認真做好這個試驗。"鄭昊保證道。
"我相信你們的能力。"劉局長點點頭,"老李跟我說了,你的技術水平很高,考慮問題也很全面。"
張德全在旁邊補充:"局長,小鄭還有個優點,就是不圖個人利益,所有收益都歸村集體。"
"這個品格很好。"劉局長贊許地說,"有這樣的覺悟,事情就好辦了。"
接下來就是簽協議的環節。協議內容很詳細,除了技術要求和材料支持外,還明確了推廣義務。
"根據協議,如果試驗成功,你們村要作為示范點,配合我們向全市推廣。"劉局長強調道,"這是互利互惠的事,對大家都有好處。"
"我們完全同意。"鄭昊毫不猶豫地答應,"好技術就應該讓更多人受益。"